苦力,还是买家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苦力,还是买家

2010年07月01日 15:25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 夏昌奇

  上周,《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有关中国经济形势的报道。文章认为,中国的出口经济正在朝内转向,其中关键性的因素是中国的劳工。

  文章指出,过去几十年,从内地源源不断涌向沿海的劳工是中国外向型经济高速发展的发动机。而现在,这些劳工在扮演另一个关键性的角色:他们或许才是中国经济转型并持续发展的救星。文章分析,中国政府宣布的更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和对近来南方一些工厂要求涨工资的罢工潮的容忍,预示着中国政府改变经济发展模式的方向。当这些劳工有能力并且愿意消费他们自己生产的产品,中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才有可能成为内在的,从而摆脱对出口的过度依赖。毫无疑问,这种由“内需”推动的引擎才是更稳定和持久的。

  我宁可相信这一相当乐观的判断,尽管我们都知道,拉动内需、转变发展模式并不是什么新的思路和提法。高校扩招、教育产业化,当初的设想也是要拉动内需的;住房改革,不也是冲着内需去的吗?数万亿的基础建设投资,虽然只是对付金融危机的应急之策,目标也是朝着刺激内需的。效果如何呢?我们不能光看GDP的数字。

  提高劳工的收入,当然是更为根本的,或许是唯一可行的法子。在这理论上没有任何问题,令人担心的是现实中的阻碍。据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最新的监测数据,我国的流动人口达2.11亿,其中78.7%为农村户口,以青壮年为主。他们构成了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主体。如此庞大的人群,如果能成为有购买力的“消费者”,将是一个巨量的市场。但现实是,他们只是“生产者”,是劳工,大部分从事着低薪高危的工作。而且,除了他们自己微不足道的抗争,我看不到有任何政治和社会力量要去推动劳工收入的增长。如果劳工的收入得不到真正意义的增长,所谓内在转向也就只能是理论设想而已。

  即便劳工收入能够超过通胀的涨幅,除了温饱能够尚有结余,如果缺乏社会保障,恐怕也很难指望他们成为大买家。教育、医疗、养老,哪一样不要自己掏腰包。有人指责中国的高储蓄率,视之为当今消费社会对世界经济体系的最大威胁。姑且不论中国贫富悬殊导致的储蓄结构问题,这种言论显然缺乏对中国福利水平的基本了解。如果对未来有些许的安全感,有谁不明白借贷消费的益处,又有谁天生愿意过紧巴巴的日子?

  作为一个数目庞大的群体,作为生产者的劳工,在过去30多年中的贡献并没有为社会所认可。他们只是盲流、外来妹、流动人口、农民工、打工的,是春运麻烦的制造者,是城市脏乱差的源头,是社会治安的威胁。同样,作为潜在消费者的劳工,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入政府高官和社会贤达的法眼,实在是不容乐观。

  “苦力”也好,“买家”也好,在经济发展的设计里,数以亿计的劳工只是供支配的棋子,其价值大小取决于他们在棋盘中的位置。没有把他们当人来看,这是我们过去犯的错误,是我们现在不少社会问题的症结,也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劳工会成为问题的根本原因。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