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大众麦克风时代”如何面对批评——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青年报:“大众麦克风时代”如何面对批评

2010年08月16日 09:2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石油新闻报道“慎用词汇表”曝光

  网上流传一份疑似《中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新闻报道和公文稿件慎用词汇表》。例如,报道油价变化时,慎用“涨价”、“降价”等词语,应使用“上调”、“下调”、“波动”等。为了不触动网民和公众的敏感神经,可谓字斟句酌,煞费苦心。

  近年来,舆论对电力、交通、能源、电信、金融等行业出现超大型国企,以及政府“做大做强”、“安全整顿”旗帜下的“国进民退”态势有所批评。时评家周瑞金先生提出,在某些行业出现了“特殊利益集团”,盘踞公共资源高地,挟持国家的价格政策,攫取着市场“超额利润”,每年数以千亿计的国企利润既不用上缴国库,也没有兑现转化成国民福利,变成部门利益、员工福利、管理层高薪。

  这份“慎用词汇表”要求报道经营业绩时,不使用“垄断”、“暴利”、“豪门”等词语;报道市场供应时,不使用“占领”、“控制”、“蚕食”、“通吃”等词语,应使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国家能源供应”等;报道中石油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时,不使用“A股之最”、“全球市值第一”、“亚洲最赚钱的公司”、“圈钱”、“套现”等词语;报道中石油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时,慎用“航母”、“旗舰”、“领头羊”、“排头兵”等词语,应使用统一规范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等。

  与紫金矿业“封口门”、凯恩集团“通缉门”、圣元奶粉“早熟门”的拒不认错,或试图通过自身财力及公权力等强势运作,让媒体噤声不同,“慎用词汇表”至少表达了企业面对舆论的谦卑和自保,值得肯定。为了实现词汇表编撰者“正确引导舆论”的初衷,中国广播网提示:“改善自身形象的责任,并不在咬文嚼字的舆论引导,而在于央企本身”,不要一味地把坏形象归咎于媒体的新闻报道。文宣部门也许可以做企业和政府的“化妆师”,但做不了“整形师”和“魔术师”。新闻的发生是第一位的,新闻的报道是第二位的,对于负面报道和批评意见来说,互联网既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治本之策在于用实际行动提升央企和地方政府的形象。

  成都温江区“缓发”《中国青年报》

  据中青在线来自成都市温江区政府的消息,温江区政府迅速严肃处理和纠正了“区有关部门个别工作人员”擅自主张“投递缓发”《中国青年报》的行为。此前有读者反映,“听说是中青报刊登了批评温江违法占地的报道,导致整个温江地区中青报订户收不到报纸”。

  近年来不断有媒体曝出一些地方滥占农民良田的新闻。网易厦门网友叹息:“人均耕地面积下来了,房价上去了,房屋空置率上去了,一部分人先暴富起来了,大部分人买不起房子了,GDP上去了。”金华网友担心:“盖了楼就不能复原耕地,吃亏的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得利的是政府和开发商,还有腐败分子,看到这样的新闻真的很心痛,记得小时候听到的一句话:‘但留方寸土,留与子孙耕’。”

  在互联网和无线通讯时代,4.2亿网民和7.4亿手机用户都可能成为突发公共事件的爆料者,都可能成为敏感话题的意见表达者,相当于每个人面前都有一只麦克风。8月12日各门户网站普遍转载《人民日报》刊登的南京市委宣传部长叶皓的文章,该文提到媒体时代特别是网络时代的一个新现象,即遭遇突发事件,媒体会早于官员、网民会早于媒体发布信息。“无论在理论还是在技术上,封堵媒体和网络都是错误的。”

  温江区政府有关人士表示,感谢中青报长期以来对温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温江也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青报等报刊的工作。在《中国青年报》批评报道见报当晚,温江区政府对媒体承诺,将继续在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实行最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网民建议,地方政府不妨继续通过新闻发布,作出进一步的澄清,并诉诸公众舆论的理智和评判。

  郭德纲事件触底反弹

  郭德纲被邻里投诉圈占小区共用绿地,闻讯而来采访的北京电视台记者被郭德纲的徒弟李鹤彪殴打,郭德纲随后高调为徒弟辩护并爆出粗口谩骂记者。舆论起初矛头大多指向郭德纲平日养成的骄横。

  但在德云社自行宣布停业整改后,舆论开始转向。网上不少“意见领袖”纷纷表示,虽然自己并不喜欢郭德纲,甚至从没听过他的相声,但更不赞同“海陆空全面围剿”郭德纲,更警惕公权力强力介入对流行通俗文化的批评。

  凯迪社区网友为郭德纲辩护说:相声、评书、说唱等来自民间也要回到民间,不宜由国家包起来,应提倡郭氏经营。天涯社区网友“哭泣的泪”说:“我承认郭的为人很糙,但他把针砭时弊加入了说学逗唱,让大家在欢笑之余明白草根的感受。”共识网发表萧瀚文章《郭德纲事件的是非与教训》,分析北京电视台“私闯民宅,未经当事人许可的音像录制”,“涉嫌侵犯隐私权”;既当原告,又当法官,涉嫌“滥用话语权”。一众媒体在批评郭德纲的同时,轻轻放过了媒体的自律,是一个缺憾。

  网上惊现圣元“公关”新闻稿

  8月15日,卫生部新闻发布会宣布,圣元乳粉激素含量没有异常,湖北3例患儿仅为“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与食用圣元乳粉没有关联。从新闻跟帖看,尽管专家否定了性早熟的说法,但网民还是对此表示严重关切。

  尤其是,一些地方出现婴儿性早熟症状,他们均自出生起就喝圣元奶粉。本来此事的因果关系,需要专家的专业检测,不能完全听婴儿家属单方面的愤慨之词。以打假著称的科学家方舟子,这次在新浪微博中却谨慎表示:性早熟病因复杂,“不能因为刚好吃了某种奶粉就认定那是病因”。

  然而,多家网站发表的一份疑似圣元“公关”通稿《专家呼吁科学对待奶粉与性早熟》,却激起了网民的强烈反感。文稿里不小心留下了破绽,竟然夹带了这样一句话:“请穆总再增加点可署名的专家观点,也请黄总加些可署名的文献内容,证明奶粉的安全性。”

  最早爆料的天涯网友“伊刀”,直言不讳地把此事说成是“花钱买专家辟谣”。三明市网友“小老百姓一个”跟帖:“但愿能吸取三鹿的教训,处理问题一定要及时、公开、透明,千万别包着掖着。”

  针对奶粉质量的一再失守,网友张作甫愤然撰写博文《孩子,是用来质检奶粉的吗?》盐城市网友“45度角”发问:“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建设者,真想问问亲爱的祖国,在这个问题上为何如此敷衍?”《黑龙江晨报》发表评论《偌大中国管不住一匙奶粉》,提出“监管缺席,制度性监管刚性不足,是问题奶粉复出的重要原因”。网民呼吁:人需要钙,更期待我们的政府管理体制能注入更强、更有力的钙。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