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单身老人走进婚介所 成功率高于中年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厦门单身老人走进婚介所 成功率高于中年人

2010年08月16日 14:00 来源:东南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七夕节前后,各类相亲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谈起相亲,人们常认为这是年轻人的专利。其实,老年人也是此活动的主体之一,步入夕阳的他们,对感情的需求甚至比年轻人更加强烈。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厦门的单身老人勇敢地走进婚介所为自己寻找一段黄昏恋的数量逐年上升。据不完全统计,十个征婚的人中有一个就是老年人。而且老年人征婚的成功率甚至高于中年人。而老人征婚失败的原因则多为子女反对。

  单身老人征婚率逐年上升

  于先生是厦门某中学的退休教师,现年65岁。他告诉记者,7年前,其老伴因心肌梗塞突然去世,由于独子已成家立业,他从此便过上了独居生活。老伴过世后的几年,由于有工作充实生活,他虽萌生过再找老伴的念头,但顾虑到可能遭儿子反对、孙女产生偏见和周围邻居说三道四等原因,最终打消了念头。

  退休后,于先生的生活一下冷清许多。由于儿子工作忙碌,偶尔才抽时间看望自己,独居生活过久了,虽有朋友可来往,但身边始终缺少一个能嘘寒问暖、互诉心里话的老伴。“一个人生活心里空荡荡的,拿6000多元的退休金也意义不大,忙碌了一辈子,到晚年想找个合适的老伴,一起走过最后时光。”于先生感慨。于是今年4月份,他到市一知名婚介公司登记征婚。“到了我这年纪,找老伴不再考虑她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和长相,只希望她会照顾人,每天能和我说说心里话。”于先生笑着说,几个月前,他“看上”一位60岁出头的女士。目前,他们每天清晨相邀玩太极球,晚上还一同外出散步,谈谈子女和家庭琐事,日子比以前充实许多。

  于先生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记者走访厦门市一家知名婚介公司了解到,当下越来越多的单身老人开始转变思想观念,走进婚介所寻找老伴。尤其自2003年10月1日中国实施新婚姻法,对老年人的婚前财产归分权做出明确规定后,来此征婚的老人人数逐年上升。欧阳经理提供给记者一个数据,2003年前,来征婚的老年人占总体人数的百分之二;到2010年,这一数字已上升到十分之一,也就是说,十个人当中就有一位老年人。

    老人征婚成功率高于中年人

  据欧阳经理介绍,前来征婚的老年人,女方年龄集中在45至55岁,多为离异者;男方年龄集中在60岁以上,多为丧偶者。相比中年人,这一群体征婚成功的概率更高,与青年人相当。原因一般为,对对方有车有房等经济实力的要求较低,不必拖儿带女,主要在乎对方的性格、爱好等是否与本人一致,是否有共同语言。“他们离物欲横流的社会较远,相比处于事业打拼期的年轻人,他们只要开心就好,爱情也更加纯粹。”欧阳经理解释道,大多数老人都把择偶的首要条件定为“性格相合,兴趣爱好一致”。

  记者与一位老先生交流得知,2001年,他因与妻子性格不合和经济问题而离婚。因此,找一个志同道合的老伴是其心声;一位55岁的女教授因与丈夫性格不合而离婚,随后不仅自己到婚介公司征婚,还帮前夫登记征婚。她的寻偶标准是:有房,退休金无需太高,但要有共同语言。

  “虽然老年人对对方的经济能力要求不高,但必须满足基本生活保障。”欧阳经理说,老人退休后,事业不再发展,经济收入有限,加之人到老年病痛较多,看病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来此征婚的老人,不希望自己的生活水平因再婚而降低太多,一般都希望对方的退休金为800至1000元,有医保等生活保障。

  “没有退休金、医保等保障的老人,我们一般都没有登记。”欧阳经理说,因为这类人群的征婚成功率一般为零。

    征婚失败多是因子女反对

  虽然有些老年人抛除了思想顾虑,到婚介公司征婚寻偶,但却得不到子女的理解与支持。“多数老年人征婚失败是因子女反对”,很多子女担心父母再婚,导致百年之后财产外流,使自己的经济利益受损。

  有一位处级干部退休的老先生,退休金高达8000余元,且有车有房。老伴去世后,子女坚决反对父亲再婚,原因只有一个:担心父亲百年之后,在财产分配一事上产生问题。后来,经老先生的朋友与其子女多次沟通,子女才做出让步,但前提是:对方享有父亲的房子等财产的使用权,但无继承权,必须在婚前进行财产公证。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子女对父母征婚一事的看法越来越开放。2007年,一位海关退休的65岁老先生的老伴去世,考虑到和儿子一家住一起存在诸多不便,他便独自居住。其儿子唯恐父亲一人住久了易患上老年抑郁症,于是今年7月,儿子、儿媳带着父亲来婚介公司登记征婚,目前,老人正在两位心仪的老伴中二选一。

  欧阳经理说,她想借导报向社会呼吁,作为子女,应多给予父母以理解和关爱,只有真正为父母的老年生活着想,才是真正地爱他们。

    议见·立场

    别让他只能养一只狗

  有一段时间,我喜欢上了晨练。清晨,在金榜公园上,总是遇到一个花甲之年的老人牵着一只胖乎乎的狗在散步;傍晚,我路过公园,走在去上班的路上,仍然碰到这个老人,还是牵着那只狗,夕阳下的背影,显得是那么单薄和孤单。

  这个老人在那个公园里是那么地吸引我的眼球,或许是因为他的孤单,或许是因为他那只胖乎乎的狗。有一天清晨终于和他搭上了话。他是个空巢老人,子女都已经成家立业,老伴7年前先他而去。子女们有钱,但都没时间陪他,想把他送去养老院,但他宁可“死在那老房子里”。

  从他的话里,我听得出一把隐形“匕首”正悬在他的生活中,并刺痛他的心灵——— 这,就是孤独。这种孤独在那一刻似乎也刺痛了我。以后我每次看到这个老人都感到有点心疼。

  人生一世,无外乎生、老、病、死。这“老”字对于我们的社会来说正在变得迫切。老年人不仅要有老有所养、老有所助、老有所医的最基本的需求,更要有老有所爱、老有所伴的感情需求。相比贫穷,孤独对于老年人而言更可怕。

  或许老人不在意衣食无忧的养老院,而是在乎一个伴!别让他只能养一只狗! (海峡导报本网记者 林芃 林志聪)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