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哀悼舟曲,尊重生命形成制度性安排——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羊城晚报:哀悼舟曲,尊重生命形成制度性安排

2010年08月16日 14:47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我们读懂了生命的尊严,读出了国家对生命的尊重,也读出了一个国家的坚强和自信———举国悲伤的背后,站立着公民尊严;每个公民的背后,站立着整个国家。国家对生命的尊重,不是心血来潮式的一次突击,不是浮光掠影式的点到为止,而是凝聚着深刻的制度性安排,而这无疑让人更为感慨和欣慰。

  8月15日,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全国举行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国家为遇难同胞举行全国哀悼活动,这是以国家的名义,向每一位不幸遇难的同胞表达哀悼。这是国家的最高礼遇,这是最庄严的仪式。“国之兴也,视民如伤。”举国哀悼,既见证了国家对逝者的祭奠,还诠释了国家对生者的告慰。

  8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泥石流呼啸而至,顷刻间整个舟曲遭遇灭顶之灾。截至8月15日16时,泥石流灾害致使1248人遇难,496人失踪。每一条生命的猝然远去,都深深刺痛国人敏感而苍凉的心灵。

  两年前的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震痛全世界,时隔一周,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为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举行的全国性哀悼活动,也是第一次为自然灾害中罹难同胞降半旗致哀;今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以猝不及防的方式再次震痛了国人,又是时隔一周,4月21日,以国家的名义,全国哀悼活动为遇难同胞举行;昨天,在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发生后的第八天,全国哀悼活动再次庄严举行。这表明,国家对生命的尊重已经形成了制度性安排。如果说,2008年的哀悼日是一种突破,是对国旗法条款的激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四条第二款明确写道,“发生特别重大伤亡的不幸事件或者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可以下半旗致哀”;上一次的举国哀悼则是一种自觉,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众望所归,是政治文明的制度结晶;那么,这一次、这一刻,我们分明读出了更深沉的普罗价值———

  我们读懂了生命的尊严,读出了国家对生命的尊重,也读出了一个国家的坚强和自信———举国悲伤的背后,站立着公民尊严;每个公民的背后,站立着整个国家。国家对生命的尊重,不是心血来潮式的一次突击,不是浮光掠影式的点到为止,而是凝聚着深刻的制度性安排,而这无疑让人更为感慨和欣慰。

  显然,支撑国家哀悼的制度性安排,是融入国家血液的生命至上理念。我们记得,从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再到舟曲泥石流,在灾难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国家就集结各种力量加紧救援,“第一还是救人”,“早一秒钟就可能救活一个人”,“要切实解决好灾区学生复课问题”,“要加强对次生灾害的预防”,“第一就是救人,要继续全力搜寻幸存者,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救援大军不舍昼夜的搜救,更进一步强调了尊重生命的深刻含义。一则题为《官兵手刨轻挖保遗体完整 称保护死者最后尊严》的新闻令人热泪盈眶:兰州军区某摩步旅在一处废墟上发现一名遇难者遗体,为了保护死者最后的尊严,官兵们用手刨出了遗体,一些战士的手指甲都被磨掉了。有网友说,这样的救援举动非常人性化,让因灾难而离去的人享有最后的尊严。斯言诚矣!尊重生命不需要豪言壮语,它细化在每一个丰润而灵动的细节之中。

  同舟共济,舟曲不屈。舟曲何以不屈?这是因为国人同“舟”共济,共济的是同一个舟曲。报道中有一个细节:《少年让“先救妈妈”自己遇难 曾喊话让总理放心》———舟曲县14岁少年张新建和妈妈一起被压在一处废墟下,当温家宝总理向废墟里询问被困人员情况时,身上压着大梁木的张新建向总理喊话:“总理,您放心,我能挺住!”尽管小新建最终不治而亡,但一句“总理,您放心,我能挺住!”感动了所有人,有人说,这句话让我们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勇敢,什么是中国的好男儿!是的,只要有爱,只要尊重生命,只要昂扬起不屈的灵魂,灾区就会有明媚的未来,我们就能挺过任何灾难。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国家尊重生命、善待生命,才能唤起国人抗灾、重建家园的决心和信心,从而激发国人的向心力和创造力,才更能提升国家的文明指数和推动政治进步。让我们向每个逝者默哀,向生者致敬,让我们一起期待每个公民生活得更有尊严,一起期待公民的各项权利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捍卫。

  王石川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