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全国哀悼日”背后的“同心圆”——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欧洲时报》:“全国哀悼日”背后的“同心圆”

2010年08月16日 14: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巴黎8月16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16日就中国举国哀悼在舟曲泥石流灾害中遇难的同胞发表评论文章说,8月15日,中国举国同悲,共和国的旗帜再次为普通百姓而低垂,这是中国“贵生命”民本思想的辉映,这是中国举国同心的写照。

  文章摘录如下:

  8月15日,中国举国同悲,举国同心,举国同“缺”,因而也是举国同“圆”。

  8月15日,被中国定为对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难同胞的“全国哀悼日”,将以这一姿态,进入历史。

  这一天,中国之心脏——天安门广场,中国在全球的触角——各国使领馆均下半旗志哀;这一天,海内外中国人生之欢悦,都会让位于对死难同胞的哀思与祈福。

  据中国官方统计,一周前突发于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已造成1248人遇难,496人失踪。每天这一黑色数字的攀升,牵动着每一位同胞的心。

  放眼全球,以“哀悼日”寄托国人对在各种天灾人祸中死去同胞之哀思,可谓已成一种通行的形式。尽管,人道主义、民本主义不分国界,同情心不论宗教,敬亡灵不论民族,哀悼日中所辉映出的“普世价值观”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我们还是能从中国的“哀悼日”中读出“中国特色”来。

  8月15日,是继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后,中国历史上第三个全国哀悼日,也是今年第二次为自然灾害中的遇难同胞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也就是说,中国采用这种全民性哀悼同胞的形式,是近两年的事。一方面,中国将他国这一适于表达民众哀思的方式“拿来”我用;另一方面,确实是近年中国朝野在人本主义的“贵生命”原则上所达成共识的反应。中华民族灾难深重,但在百姓命如草芥的旧中国,何谈“举国同悲”?即使在新中国,在80万亡灵的唐山大地震之后,“全国哀悼日”也未能提上那个时代的议程!只有在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三十年之后,在中国人生命价值飙升,民本思想深入人心的今天,才出现了人道大旗的高擎,共和国的旗帜三次为普通百姓而低垂。其中深意,自不待言。

  在中国人和中国执政党经历了汶川·玉树·舟曲灾难之后,世界舆论都将目光集中于中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文化,倾举国之力救灾的执行力,以及中央协调地方与军队救灾的迅速与高效。汶川在一片废墟之上用两年时间再造一座城市,实际上是中国举国同心的结晶。如果说,今天中国的“全国哀悼日”与其他国家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8月15日,在泥石流的无情缺口中,辉映出的是全民族的“同心圆”。

  在几何学里,物体的中心在同一位置,成为“同心”。圆圈、圆球、圆柱、圆环,之同心,是之谓“同心圆”。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在面对自然灾害,面对拯救生命的神圣使命,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团体,个人所达成的共识,所表现出的团结形象。

  8月15日的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万人自发集结,举起“舟曲加油,中国加油”的标语,为这一哀悼日定下充满阳光的基调。

参与互动(0)
【编辑:段红彪】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