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广州尘嚣外神学院 见证中国宗教自由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通讯:广州尘嚣外神学院 见证中国宗教自由

2010年09月12日 21: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广州9月12日电 题:广州尘嚣外神学院 见证中国宗教自由

  作者 奚婉婷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中国政府对待宗教问题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广东基督教协和神学院的存在与发展成了中国社会宗教自由的真实写照。

  在中国,说起“神学院”,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西方那些古色古香的基督学校,却很少有人知道那些我们身边的神学院。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大陆的首站,传教士们不仅将福音带到中国,还在这里建立学校和医院。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提倡的“宽松宽容宽厚”思想影响下,广东基督教协和神学院作为广东省唯一一所神学院再度办学,其办学地点曾辗转于东山堂、沙面堂和锡安堂等地,最终于2001年正式迁入白云区的东平村,成为广州尘嚣外的一道风景。

  趁着祥和的周末时光,笔者来到了位于广州东平村的广东协和神学院。这是一个闹市外的独立建筑,从外表来看,它跟广州的其他学校没有太大差别,只是校门口的“广东协和神学院”七个字,让人隐约感觉到它的神秘与独特。再看看神学院里往来的人,脸上都洋溢着平和,而且都亲切地跟笔者点头问好,好像是很久前就认识的朋友一样。

  “我们这里的学生大都是通过各地教会推荐,经广东省各地区宗教局和‘市两会’(广州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会和基督教协会)审核批准并参加统一考试后筛选出来的。” 广东协和神学院、基督教协和堂主任黄招萍牧师说,“之前我们是专科班,今年开始正式转为本科班,目前学校四个年级加起来共有学生90余人。”

  何雪飘是神学院里一位来自肇庆德庆教会的大二学生,她在高一那年受教会朋友的影响信仰了基督教,从此便一直在教会从事教学工作,“我在教会时,每天都要教一些小孩子读书,从‘约翰福音’到‘圣经’,慢慢地我发现自己的操练和知识还有很多的不足,所以便选择来神学院深造。这两年来,我的心灵得到了洗涤,而且更深刻地懂得了谦卑、顺服和爱心。”

  “我们这里的学生,除了刚从高中毕业的年轻人外,还有一些本身就是牧师,他们希望通过深造来提高级别。平时我们上课主要是研究圣经和基督教,当然,也要上爱国主义学、社会主义理论、语文、英语和钢琴课,总而言之,在神学院里读书的学生,都怀着一个信念,那就是毕业后要到各地教会去服务大众。”何雪飘告诉笔者。

  协和神学院里有一个不大的饭堂,摆放了几张大木桌,每张木桌上都贴着字:“和平”、“仁爱”、“节制”、“良善”、“温柔”、“信实”、“恩慈”、“忍耐”和“喜乐”。何雪飘说:“每次吃饭前我们都会十指交叉做祷告,专注地跟上帝说话,祷告就像呼吸一样重要。”

  这里还有一个图书馆,里面的书很多都是捐赠的,有经书、史书,也有文学作品,还有一些研究基督教与海外华人文化的书籍。图书馆的二楼 珍藏着很多绝品,其中有一套是广东土话版的《新约全书·马太传福音书》,据说这本书1885年由美国圣经公会出版,1888年由大卫·贝铁牧师在澳门购得,一直保存至今。

  “我们协和神学院一直是对外开放的,每个周末我们都会在礼拜堂或者演讲厅里开祷告会,一般早上是讲普通话者和朝鲜族的聚会,中午是外国人参加的英文团契,下午则是潮汕人的祷告会。此外,我们也定期举办基督徒工商团契,让广州各地信仰基督的商人来这里聚会,分享工作心得和信仰心得。”黄招萍牧师介绍说。完

参与互动(0)
【编辑:段红彪】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