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少数民族人口“东南飞” 稳定成珠三角管理难题

2010年12月13日 15:00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56个民族,已齐聚广东一省。据当地统计,目前在广东经商、务工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近200万,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成为全国输入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区域。尤其在近年“用工难”背景下,江西、湖南等传统劳务输出大省脚步放缓,而出自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流动人口不减反增。

  从世居之地来到这千里甚至万里之外的新地域,就像穿越时代一样,投入不同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中,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据本刊记者今年在珠三角多个城市的专项调研,有的人逐步扎根下来,有的人则仍飘移不定。有的人给这些城市带来了新的活力,有的人则给管理领域出了前所未有的难题。

  城市与其新来者往往都会面临互相适应的过程。不过,根据往鉴,如果随意贴上民族的标签,把涉及少数民族因素的一切问题都往民族问题上靠的话,很可能导致简单问题复杂化,一般问题特殊化,局部问题扩大化。这是足为警惕的。

  但民族身份事实上又不能回避。城市管理中涉及少数民族人员时,政策性非常强,如何有针对性地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措施,考验着政府的智慧。此间需要分清法律、政策与维稳任务的边界,避免游走其间,无所适从,以致遗患难尽。

  由于种种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少数民族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还享受特殊政策,但它们已经法定化,纳入这个国家的制度体系之中。而从更一般的意义上说,少数民族人员同样是这个国家的普通公民,并非“特殊公民”。举凡公民,总是集权利与义务于一身。

  心安之处即家乡,愿流动的人,有一颗安定的心。

  是为前记。

  民族“东南飞”

  珠三角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迅猛增长,力保和谐、稳定,成为流入地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之一

  “东流”大潮

  清真拉面在广东东莞颇受欢迎。2005年,东莞市由青海、新疆等地回族、维吾尔族群众开设的拉面店还只有600多家,现在增长到1200多家,翻了一番。

  东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张灿炎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介绍,东莞在改革开放之初没有少数民族人口,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市已有18万外来少数民族人口,而现在已经有52个少数民族、25万多人,其中常住人口只有5000多人,绝大多数为外来流动人口。

  据佛山市民族工作部门统计,该市少数民族人口从2005年的20万人增长到当下的接近30万人,绝大部分也是外来人员。

  同样,深圳、惠州等珠三角城市近年来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均迅猛增长。广东全省经商、务工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近200万。

  对拉面店这样的服务业剧增,张灿炎分析,一方面是有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青海等部分地区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政策,很多少数民族群众获得了一笔“启动资金”,再加上部分县、市采取鼓励本地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的政策,客观上推动了少数民族“东流”大潮持续不断,这种趋势还在加强之中。

  而在外来务工这方面,往年增势不仅延续下来,近年珠三角的“用工难”更是助推了这一趋势。

  惠州市格林精密电子有限公司有2000多名员工,其中420人是少数民族。公司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2009年以来,由于传统的务工大省江西、湖南等地外出劳动力增长放缓甚至减少,珠三角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都把目光投向了贵州、云南、四川西部等西部地区,这些地区往往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因此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群众被招揽进东部劳动密集型企业。

  流动的和扎根的

  到东莞一家鞋厂打工后,来自新疆疏附县的维吾尔族姑娘依尔提古丽·玉素甫月收入有1700元左右,这相当于原本全家半年的收入。她每个月都要汇800元回家供两个姐妹读高中。

  在惠州一家电子元器件厂工作的大凉山彝族青年胡日槎则每个月可汇1500元回家,以供父母和妹妹生活、求学。

  经商者的收入更高一些。张灿炎介绍,根据调查,一千多家清真拉面店中,有90%是盈利的,每间店年收入8万到10万元不等。

  同是“东南飞”,来的方式并不一样。

  在东莞,有近千名维吾尔族群众通过新疆有关区县劳动部门组织集体过来打工。到水果旺季,又有1500多人自发前来贩卖葡萄干、哈密瓜等。

  在惠州,既有通过劳务中介机构,以市场方式组织云南、四川彝族群众过来就业的,也有从贵州、湖南等地自发流入的土家族、苗族、布依族群众。

  由于从事季节性工作、受用工需求变化影响大、不容易适应城市生活等因素,部分少数民族群众流动性很大。深圳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姚任说,在深圳有的出租屋里,“上个月有20个人,这个月一看虽然还是20个人,但全换了。”

  据本刊记者调研,因受教育程度及生活习惯所限,珠三角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整体上以劳动密集型企业、城市小餐饮服务和流动摊贩为主,就业和居住容易受到经济形势变化冲击。

  今年5月,有100多名新疆疏附县维吾尔族群众在劳务中介机构组织下前往佛山求职,但因为信息了解不充分,到达后才发现企业调整生产计划无法接纳,最终一部分返回新疆,一部分再辗转前往珠三角其他城市就业。

  与候鸟一般的流动人口不一样,在佛山开了6年拉面馆的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回族店主马万军说,他不仅准备一家3口在佛山扎根下来,还计划帮助妹夫一家3口也留在佛山生活,“据我所知,还有很多人也想留下来。我认为现在不少人回老家就是为了盖房子,盖完了他们大部分还会回到东部沿海就业的。”

  在东莞一家鞋厂务工的19岁维吾尔族姑娘古热努尔·买买提也说,她先后前往天津、广东打工,“每次回去都还是想再出来,愿意在东部生活。”

  绿色通道

  本刊记者调研发现,处在少数民族“东流”潮中,尤其在韶关“6·26”事件和新疆“7·5”事件之后,力保和谐、稳定,成为流入地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之一,为做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流入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东莞的清真拉面馆就受到特殊照顾,当地民族宗教部门联系协调工商、环保、消防和卫生等相关部门,主动上门为之提供咨询和服务;在办证时专门设立绿色通道,使少数民族店主能够尽早办妥工商执照等必要手续。

  深圳明确只要办理了居住证、计划生育证和房屋租赁手续等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子女,都有资格就读公办学校。从去年开始,深圳还实行了少数民族中考生降低10分的录取政策,95名非深圳户籍少数民族学生全部纳入了政策照顾范围。

  广州市海珠区瑞宝街在全部19个社区居委会设立了少数民族事务联络点,随时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服务。瑞宝街道办主任陈跃山说,瑞宝少数民族工作有三个“优”:在法律政策许可范围内,为辖区少数民族优先提供服务,提供优质服务,并尽可能优惠。

  近两年来,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建立了珠三角城市民族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横向互动、上下联动的局面,以筑牢维稳工作防线,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一些城市也积极加强部门配合,建立健全民族关系协调管理机制。姚任介绍,深圳市成立了由政法、公安、安全、城管、民族宗教等部门组成的协调处理民族关系快速反应机制,明确了各部门职责,相互密切协作,对不稳定因素实行定期报告、重大问题随时报告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力争将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输出输入地对接则是另一种探索。佛山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张冠锋介绍,佛山已与青海海东,新疆乌鲁木齐、哈密等地建立相互联系机制,加强输出地和输入地政府工作协调,还着手建立流入地民族工作部门和流出地政府驻当地办事处的工作合作机制。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