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远望号测量船68次远征三大洋 测控成功率100%

2011年01月11日 08:59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浩海蓝天犁出壮美航迹

  ——推荐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船员的远洋日记

  编辑同志:

  元旦前夕,远望六号测量船结束142天的航程,平安回到祖国,标志着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圆满完成2010年的测控任务。32年来,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68次派出远望号测量船远征三大洋,84次执行航天远洋测控任务,测控成功率达到100%。漫长的海上岁月,一次次的远征大洋,将无数“远望人”从稚气未脱的学生磨砺成阅历资深的老船员。

  光阴飞过,留下的是永恒的记忆。据了解,写日记是很多船员的习惯,而远洋日记已成为这个部开展主题教育和创先争优活动的鲜活教材。在新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征得本人同意,将不同时段的几篇“远洋日记”推荐给军报,以飨读者。(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 周学军、梁景创)

  附:船员们的远洋日记

  主人公:原远望一号船科技干部冯悦

  时间:2004年8月26日 天气:晴

  主题:抵抗晕船

  初读大海,见识的是它的威严,而不是美丽。

  如果说两万吨级的远望一号船在长江上还算个庞然大物,那么在大海上,它就像一片柳叶。船进大海,便有了比较大的摇摆和起伏,头晕目眩、胸闷心慌的感觉马上就来了,很多人开始呕吐。据说这还只是大浪和中涌。在船上,呕吐被称为向大海“交公粮”,而晕船者则被喻为“淡水鱼”,有首“十字歌”恰如其分地形容了晕船的状态:“一言不发,二目无神,三餐不进,四肢无力,五脏翻腾,六神无主,七上八下,九(久)卧不起,十分难受。”

  浪和涌是有区别的。浪,不管它多聒噪,掀得多高,把船如何地东摇西晃,人在船里虽有些心慌,但这种感觉总归可以抗拒;但涌就“十恶不赦”了,船被连绵起伏、不动声色的涌抛上抛下时,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音,让人感觉心惊胆寒,无处躲藏。

  我除了没吐出来,什么样的难受感觉都有了。脑子里始终有个声音在说:“哇地一口吐出来吧,肯定会舒服些!”但我没有上当,因为我知道只要吐出来,接下来将是连续不断的折磨。

  我逼着自己吃了晚饭后,实在感觉难受,便来到后甲板。在摆摇不定的船上走路是件困难的事,那种“没着没落”真是很难用文字形容。幸运的是,后甲板上有清新的空气,于是我的脑子清醒了很多,晕的感觉和想吐的冲动消散了不少。就在我全身心地抵抗晕船的折磨时,还有很多人在岗位上工作着,只怕他们即使呕吐,也只能在岗位上坚守。

  如果没尝过晕船的滋味,真的难以在大海平静下来时全身心地感受它的美丽。

  主人公:原远望一号船副总师张振国

  时间:2008年9月15日 天气:晴

  主题:“最后一战”

  这次执行神舟七号测控任务,是我们在远望一号的最后一战。30年来,多少荣誉,几多沧桑。这次出航,全船上下都憋着一股劲儿,一定要把最后一次任务执行好。

  进入茫茫大洋,卫星通信电话是船员们和外界联系的唯一渠道。出海近20天了,离祖国越来越远,船员们对亲人的思念也越来越强烈。但最近几天,大家明显感到,电话的通话质量不好。

  这段航线以前走过,看情况可能是卫星提供的信标不稳定。昨天中午过后,基本的电话通信业务也无法保证了,更何况对通信精度要求更精确的指令传输?这状况让每名船领导如坐针毡。

  “转换极化方式,海上动态校相。”下午,我们做出决定。

  海上校正相位,手头没有任何资料,全靠船员平时的经验积累。通过反复观察、计算和尝试,19时38分,纹丝不动的频谱仪上划过一道精灵般的弧线。大家的心里有了底气。“保持方位不变,拉偏俯仰0.3度”……我的心完全随着频谱仪的曲线跳动,几乎忘记了时间的存在。

  凌晨5时21分,通信恢复!祖国的荣誉将在我们手中传递!

  主人公:试验技术部高级工程师张沪玲

  时间:2010年11月10日 天气:晴

  主题:“三喜临门”

  今天,我们圆满完成“鑫诺六号”和“嫦娥二号”卫星的测控任务后,顺利抵达帕皮提港进行物资补给和人员休整。

  清晨,许多完成任务的船员都站在甲板上,观看壮美的日出,合影留念。

  忽然,船员们三五成群向通信部门奔去,一个喜讯迅速在大家中传开:通信部门的工程师钱小云当爸爸了!有人说:“鑫诺六号”升空、“嫦娥二号”奔月,钱小云喜得千金,我们船三喜临门啊!有同事跟钱小云开玩笑:“老钱,小家伙睁开眼却找不到爸爸,可别伤心哦!”钱小云一顿,说道:“是啊,现在不能陪着妻子,看见女儿,是我一生的遗憾;不过,能见证‘鑫诺六号’升空、‘嫦娥二号’奔月,是我一生的骄傲!”

  一番话,触动了大家心底的那根弦。奉献是什么?对远望人而言,它不是个空洞的词。大家纷纷向老钱提议:小宝宝就取名钱娥娥或钱鑫鑫吧,多有纪念意义!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