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外交部发言人就胡锦涛访美、突尼斯政局等答问(2)

2011年01月18日 18: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问:1月24日至25日,杨洁篪外长与东盟外长将在昆明举行中国-东盟外长会。请介绍会议的具体情况,中方如何看待当前中国与东盟关系?

  答: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双方决定将今年确定为“中国-东盟友好交流年”,并围绕“互利共赢的好伙伴”主题,确定了30多项庆祝活动。希望通过有关活动,增进双方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推动务实合作。

  根据中国和东盟共识,1月24日至25日,东盟外长将集体考察昆曼公路,并与杨洁篪外长在云南昆明举行中国-东盟外长会。这是“中国-东盟友好交流年”的开篇之作,也是首次在华单独举办的中国-东盟外长会,对增进双方政治互信、深化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中国与东盟关系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中国与东盟国家高层交往密切,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双方贸易额达2927.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中国首次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教育等领域实施了一系列务实合作项目。

  当前,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保持亚洲经济增长势头和活力,是亚洲各国面临的共同任务。作为战略伙伴,中国和东盟应继续以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共同繁荣发展为主要任务,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保持领导人双多边高层交往势头,落实第二份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建设好中国-东盟自贸区,推进基础设施、运输便利化等全方位的互联互通,以及金融、资本市场的开放和融合,加强农业、环保、减灾、卫生等合作,促进社会人文交流。

  中国愿与东盟国家共同努力,继往开来,推动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问:中国将以什么标准评判胡锦涛主席对美国的访问是否成功,期待与美方达成什么共识?

  答:我们希望通过胡锦涛主席此次对美国的国事访问,进一步加强与美方的对话和沟通,增进战略互信;推动双方客观理性地看待对方发展,尊重彼此对发展道路的选择,坚持互利双赢、共同发展;尊重对方主权、领土完整和发展利益,妥善处理彼此的重大关切;不断扩大两国利益交汇点,使中美两国在更广泛领域成为合作伙伴。

  问:今年中日韩外长会的日期是否已确定?你能否总结一下过去一年中日韩三国合作情况?

  答:关于中日韩外长会的有关安排,三方正就此保持着沟通与协调。

  2010年,中日韩合作继续稳步发展。三国领导人先后在韩国和越南举行会议,共同规划了未来10年三国合作,一致认为要从战略视角审视和把握三国合作关系,不断提高三国伙伴关系水平。三国务实合作更加突出。三国间贸易量大幅增长,已超过国际金融危机前同期水平。三国自贸区官产学联合研究顺利推进。三国在运输物流、科技、标准化、环保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社会人文交流不断拓展。三国还同意今年在韩国建立中日韩合作秘书处,三国合作机制化建设进一步加强。

  总的看,中日韩合作已经成为三国扩大共同利益、巩固睦邻友好的重要平台。中日韩作为邻国和亚洲重要国家,加强合作不仅符合自身利益,也为东亚区域合作注入新的活力。中国愿同日韩一道,不断巩固和发展好三国合作平台,推动三国合作为维护地区和平、构筑和谐亚洲发挥更重要作用。

  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将竞选连任,中方对他作何评价?如何看待他的竞选前景?

  答: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一贯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与联合国各领域工作。近几年来,联合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和推动国际合作做出了新的贡献。我们对联合国及秘书长的工作一直给予支持和配合,今后我们也会继续这么做。

  问:第一,美国国防部长盖茨上周在日本演讲时,将中日争议岛屿称为“尖阁列岛”,中方对此有何评论?第二,据报道,中国去年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贷款数额超过了世界银行,请证实。中方是否有意在这方面与世行竞争?

  答:关于第一个问题,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关于第二个问题,我想指出,随着自身的发展,中国将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更大贡献。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帮助其经济社会发展,正是中国坚持这一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

  问:第一,最近突尼斯国内出现一些动荡,中方作何评价?第二,请问中国为什么拒绝了伊朗关于参观其核设施的邀请?

  答:关于第一个问题,中国尊重突尼斯人民的意愿,衷心希望突尼斯早日恢复正常社会和生活秩序。突尼斯是中国的友好国家,我们愿继续巩固和发展中突友好合作关系。

  关于第二个问题,上周我已经介绍过,中国驻维也纳代表目前在国内,此次难以赴伊朗进行有关参观活动。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