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让爱回家,让乡愁归乡

2011年01月25日 20:44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春节临近,一个题为《让爱回家》的广告热播,迅速感染无数游子。

  回家,正是这两个字,让所有游离于故乡之外,孤力打拼的异乡人,毫无免疫力,特别是在另外两个字迫在眉睫的时候——春节。于是,人类历史上一场完全不能用纯经济理性视角解读的无比浩瀚迁徙运动,周期性地出现了——多年来,我们一直称之为“春运”。

  “春运”二字背后,是风雪封堵不住的温热的回家渴望和团聚梦想,是传统文化和节庆习俗千百年的自然延续。春运,不仅是一种工业化时代的交通现象,更是国人骨髓深处流动着的对家的爱,对父母和亲人的年度情愫的一次集中爆发。

  这样一个纯粹中国式的情景,是外国人和异域文化所难以理解

  的。哪怕江河冰封,山川极寒,旅途艰辛,工作繁杂,只要有一线可能,回家的步伐就不会停止,归乡的意愿就难以平复。在这样的情感文化面前,前段时间“常回家看看”入法,才显得有些唐突。当然,我们也理解法律文书的良苦用心。法律的敦促也向我们展示了“让爱回家”这个时效性强的“应景”广告片之外,一些日常中的回家之惑。

  毋庸讳言,对离家者而言,回家有时确是奢侈而复杂的一种况味。这里不是指广告中那种你开车到村头小桥,又被老总一个紧急电话召回的事急从权,不是那些现实的形而下的对回家脚步的缚绑,而是从文化心理角度,探究一种形而上的归乡之绊。比如“乡愁”的异变。

  跳出具象的个体案例,在大的语境下探析,你会发现,“乡愁”在一种无言的几乎没容你察觉的情势下,渐渐被溶解掉不少,让人很害怕不久就会无声地“沦陷”了。

  它不是诗化的近乡情更怯,而是你从摩天大厦出来,归心似箭赶回故园,却找不到传统中对乡村的理想化的美好意象和回忆了。熟悉的家园味道日渐消散稀薄,回家的意义,变得除了见日益老迈的双亲外,有些无所承寄。而这,无疑是对归乡的另一无形的心理阻碍,多少会影响游子回家的频率和探亲质量。

  家的意义,本不该是这样的。“家”这个温馨的字眼,我们一般舍不得用在城里那间简陋狭小的出租屋上。可是,生长于斯的故园,寄存了少年记忆的家园,那种生活方式、文化传承,如果在城市化的迅猛蔓延中消失殆尽,那么等双亲故去,这代离家的孩子何以为家,何以归家,何处安家?

  这实在是一个已经迫在眉睫却并不广为人体会的现实命题。让爱回家,不留“子欲养而亲不待”之憾,这是为人子者现时之责。除此,为了防御或已并不遥远也非耸人听闻的“乡愁”沦陷,让爱不光是在父母健在时能回家,而且还要让中华文化传统中延续千百年的爱,一直能有个安稳的家,不论是在旧时茅店社庐边,还是建设中的崭新乡村中,我们也责无旁贷。这,大约已不是某个开车回家的白领一人之事了。(李晓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