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江苏省两会热议民生:让城市更美好 市民更幸福(2)

2011年02月12日 13:37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连云港市市长杨省世

  四城同创,彰显海滨城市特点

  我们要致力后发先至,推动强市富民。抢抓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的机遇,实现综合经济实力迅速提升。“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四个翻番”。在此基础上,大力推动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力争城乡居民收入六年倍增。同时进一步彰显海滨城市特色风貌,生态环保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保持在80分以上,切实保护好港城的青山绿水、碧海蓝天。“十二五”期间,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8%以上。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四城同创”,深入推进平安连云港、法治连云港建设,努力让全市老百姓生活得更安心、更放心、更舒心。

  下大气力重点解决好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城市水源安全,二是加强住房保障。2011年开展市区河流污染治理,投资1亿元的市区自来水深度处理一期工程将建成运营,解决15万农村居民和农村学校饮水安全问题。

  在住房保障方面,全市范围内将新建经济适用房3710套、廉租住房777套,增加公共租赁住房3280套,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2500户,实现人均居住建筑面积15平方米以下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十二五”期间,新增保障性住房2万套,确保让低收入家庭住得上经济适用房、低保家庭住得上廉租房、新就业和外来务工人员租得起房。

    徐州市市长张敬华

  2014年以县为单位全面小康

  对于政府而言,老百姓的事就是最大的事!近年来,徐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做好民生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上,突出解决事关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不断增强改善民生的普惠性,全力把徐州建设成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地方。用张敬华的话说,就是努力做到“三要”:一是城乡居民收入要保持较快增长,二是就业创业渠道要大力拓宽,三是社会保障要不断强化。

  2010年,徐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0840元和7780元,比“十五”末将近翻了一番。同时,下大力解决重点人群和困难就业人口的就业创业问题,“十一五”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7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8.2万人,“零就业家庭”持续动态清零。

  “十一五”期间,徐州累计投入社会保障资金达369亿元,年均增长26%。尤其是徐州的棚户区改造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满意的民生工程。

  “十二五”时期,我们将从困难群体、难点问题和重点领域入手,大力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六年倍增计划”,集中力量抓好增加居民收入、增加就业、控制市场物价、控制住房价格这“两增两控”,确保今年实现人均年收入2500元以下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以市为单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到2014年以县为单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扬州市市长谢正义

  从“解困民生”到“幸福民生”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近十年来,扬州每年都出台并实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1号文件,推进民生工作由“解困民生”,逐步向“普惠民生”、“和谐民生”、“幸福民生”转变。“十一五”期间,全市财政五年累计用于各项民生社会事业的投入超过前20年的总和。

  扬州明确将全市新增财力重点向民生倾斜。着力从三个层面入手,解决百姓的所急、所需、所盼。第一个层面是突出生存性民生,就是让老百姓业有所就、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第二个层面是强化安全性民生,就是让老百姓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菜、呼吸上新鲜空气;第三个层面是推进发展性民生,就是更加注重发展教育和文化,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内涵。

  扬州2011年1号文件确定的民生项目资金达5.35亿元,新增近2亿元、增长52%。市财政将筹集7000万元,支持扩大和稳定就业。大力推进建设“15分钟就业服务圈”,就是在15分钟之内,推荐岗位、就业信息发布到位;15分钟内,在每个社区、乡镇、乡村都能接受就业援助和服务。

  今年,扬州将启动实施“菜篮子1161”计划,即围绕城区100万人口、每人每天1斤菜、蔬菜本地自给率60%的目标,新增蔬菜基地面积1万亩以上。扬州在去年市区新增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3340套(间)的基础上,今年市区将再新建100套廉租房、1000套经济适用房和2000套公租房,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泰州市市长徐郭平

  改善住房改善公交最重要

  在不久前结束的泰州“两会”上,我们向与会代表承诺:2011年,政府将加大改善民生的力度,将“让更多人享受住房保障”、“改善公交”放在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位置。

  2010年12月底,市区住房保障水平已扩大到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0平方米以下,人均月收入1500元以下的中低收入家庭,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住房保障网络。2011年,泰州将进一步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力度,提高实物配租比例和廉租住房租金补贴标准,不断完善共有产权、租售并举模式,让更多中低收入家庭买得起房,住上更为敞亮的房子。市区今年计划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0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200万平方米以上。今年开始,市区廉租住房货币租金补贴标准将提高到每月每平方米10元。按目前的保障标准,一个3人户无房家庭,每月将领取货币租金补贴500元,在市场上完全能租到一个5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

  由于建市较晚等原因,泰州的公交发展相对滞后。2010年泰州市政府就将发展公交放在民生工程之首,投入2亿多元,公交状况有了根本性改善。但目前仍存在不足。今年泰州继续将发展公交放在为民办实事的突出位置,计划新增(更新)公交车150辆,新辟线路8条,优化调整线路6条,新辟线路重点集中在城郊。市区将迎来智能公交新时代。市民通过公交站台的电子站牌,就能准确知道所等公交车的位置以及需要等待的时间。 

  盐城市市长李强

  低收入群体安居,政府就放心了

  十二五期间,盐城市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收入将五年翻一番,规模以上工业和服务业总量四年翻一番,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三年翻一番,新兴特色产业销售收入和开发区营业总收入两年翻一番。我们有信心在十二五时期,实现盐城新的跨越发展蓝图,让市民享受发展带来的实惠。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盐城准备了五大发展战略。一是新型工业化战略,着力打造东部沿海新兴的现代工商业城市。二是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战略。三是沿海发展战略。四是创新发展与人才强市战略。五是生态立市战略。

  “十一五”以来,盐城市坚持每年把新增财力的5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0580元增加到2000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4893元增加到8600元,30.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十二五”期间,盐城将大力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努力让人民群众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同步。紧紧抓住物价、住房、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老百姓普遍关注问题,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住房问题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确保房价与老百姓购买力相适应;同时要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的有效供给,让更多低收入群体有房住。他们圆了安居梦,政府也就放心了。   

  宿迁市市长缪瑞林

  让更多乡亲不再离乡务工 

  据统计,宿迁在外务工人员最高峰时达到109万。他们长年在外务工,两地奔波,不仅生活成本增高,还衍生出子女教育、老人赡养等诸多问题。从几年前政府花大力气组织农民外出务工,到如今政府采取各种保障措施吸引农民返乡就业、进城就业,这是宿迁本届政府惠民富民的一个巨大转变。今年我们将下大力气开展各类培训,确保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实用技术培训24.2万人、农民创业及“致福工程”培训1.8万人。同时加大就业援助力度,促进各类群体充分就业,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农村零转移家庭。我们的发展目的就是要让更多的乡亲不再背井离乡四处打工,让老百姓更加富裕。

  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民生项目,我们提出,所有开发区要在年内建成1个面积不低于5万平方米的蓝领服务中心。蓝领服务中心居住规模不低于1万人,省优质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便民超市、公交站台、文体场所、公共浴室、银行、邮政网点等设施配套齐全的“九合一”,包括只租不售的公租房和最大面积不超过90平方米的蓝领公寓。此外,年内新增廉租房、公租房3430套、经济适用房5210套,以满足进城务工农民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

  到2015年,市区和沭阳县城人口均达80万元以上,泗阳、泗洪县城达到50万以上,全市城市化率达到55%左右;在此基础上,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确保实现“五年倍增”目标。   (A3-A5版采访 通讯员  汪垚 陆金玉 本报记者 单成志 孔小平 沈原 肖蔚 马奔 朱鼎兆 陈郁 万凌云 王烨 张凌飞 陈咏 王国柱 高峰 A3-A5版摄影 本报记者 吴俊)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