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83人撤离利比亚的3天3夜:最难熬的就是避难日子

2011年02月25日 03:21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昨日,抵京同胞用电脑和家人联系。本报记者 杨杰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83工人撤离利比亚的三天三夜

  中建技术公司项目工人途经埃及、阿联酋安全归国,中国驻埃及使馆帮助办理相关过境手续

   2月17日,也就是正月十五,身在利比亚城市图卜鲁格的工人师傅们格外想家,但就从这一天起,由于利比亚国内局势急转直下,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在利比亚工程项目的工作人员开始准备随时撤离。

  20日遭遇的一场暴徒抢劫,让这次大撤退迅速展开。“我们的水、粮食都是提前好几天托当地人订的,幸好有了准备。”工人老徐在利比亚施工的项目是个大学校园,距地中海只有100米。“好地方啊,就在海滩边上,大家都没想到这么快就要撤离。”

  工地蒙难

  一夜的动荡,工人们没有合眼。21日一早,工程负责单位就开始安排撤离工作。“本地的雇员帮了大忙。”工程总工王望平介绍说,当地雇员帮忙找到了一个避难的小旅馆,还用自己的车送他们过去。

  王望平介绍说,大家都尽量少拿东西,一车挤七八个人,就这样频繁穿梭在工地与避难旅馆之间。15分钟左右的路程不远,但也是工人们最担心的一段路。“就怕突然出来人拦我们的车抢东西。”袁卫良师傅形容走那段路的心情,“就是网上那首神曲《忐忑》”。

  21日到22日两天,这个位于图卜鲁格市区主干道边的小旅馆,成了70多人的避难所。王望平说,由于地方有限,其余10多人分散在工程监理租住的房子里。

  小旅馆条件很差,有床但无被褥,从工地上抢出的被褥都让给年长的师傅盖,其他人全是和衣而卧。

  “那两天基本没睡,也没正经吃饭。”在工人姚澄的回忆里,这次撤离过程最难熬的就是在小旅馆避难的日子。头天晚上,外面大街上枪声不断,不断有人大喊。旅馆老板把门紧锁,拉上全部窗帘,让工人们不能出声,也不能打开窗帘看。”

  集体撤离

  躲在小旅馆里,工人们发现自己已“与世隔绝”,手机只能拨打利比亚国内电话,但信号也时有时无。这期间,工程总工王望平栖身在监理的别墅里,条件相对好一些,自然也就肩负起与北京总部的联系与撤离总体安排的任务。这个团队一共83人,他要分别通知到人,还要一个不落地带回祖国。

  22日上午,撤离通知来了。与此同时,王望平的QQ上收到了国内总部发来的撤离名单和分工,按照这份名单,他一个一个通知下去。当天上午10点,83人乘坐11辆中巴车前往利比亚与埃及的边境。

  “我们撤离这么快,也因为工地所在地距离埃及边境近。”姚澄说,170公里的路程没有再发生什么危险。在车上,大家还听说中国驻埃及使领馆的工作人员要来边境接他们。王望平说,看到使领馆工作人员的那一刻就觉得安全了,能回家了。

  过境时,由于15名工人刚到利比亚不久,签证还没有办完。在办理手续的时候,这15人担心无法通关。不过,在使领馆的帮助下,埃及方面特事特办,临时给这15人申请旅游签证。

  数个小时过去了,由于口岸聚集了大量需要通过的人,过境手续办理一延再延。姚澄说,83人就站在口岸的路边等待。“白天还好,等到夜里,天冷了,大家有些着急。”

  终于,在当地时间23日零时左右,使领馆的工作人员开始带领大家过境。埃及使馆安排的中巴车,也等候多时。

  “上了车,每人领到一瓶水、一包饼干,这是一天里第一次吃东西。”工人老杨说,虽然东西不多,但大家吃得很开心。坐在车里,感觉就像到家了。使领馆的工作人员告诉大家,已经安全了,现在就开往亚历山大机场。

  一顿饱饭

  又是7小时的连夜奔波。

  83位工人师傅,在利比亚局势紧张后第一次与家人联系就是在埃及的亚历山大机场。电话通了,有了网络,姚澄也与女儿通过QQ对话:“爸爸在埃及,马上就能回家了。”

  在亚历山大机场,驻埃使领馆给83名工人安排了中式午餐,有蛋炒饭、稀饭、馒头。“很不错,是特地安排当地中餐馆做好送来的。”老杨师傅说,在这5天里,他们从躲避危险到撤离利比亚,这是吃上的最好一顿饭。

  在机场休整后,当天下午,使领馆的工作人员帮师傅们办理飞往阿联酋阿布扎比的登机手续。当地时间23日22时许(北京时间24日2点多),83位工人师傅从阿布扎比搭乘专机飞往北京。

  落地后,工人们都盼着能马上回到常熟老家,昨天下午3时,他们陆续转机去上海。在那里,公司安排的大巴车正等着他们,再过2小时就到家了。姚澄说,家里人来电话了,说准备好晚饭等他。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郭超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