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燕赵晚报:政府的花销没有理由成为“秘密”

2011年03月10日 19:16 来源:燕赵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去年政协全体会议的花销是5900万元,会议费用包括了会议期间委员、工作人员及各项会务、后勤保障等方面的花费。另有新闻称,财政部新闻发言人戴柏华3月8日在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在线访谈时说,2011年,财政部将在进一步细化中央预算编制的基础上,继续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其中,将公开2011年中央预算部门出国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的经费预算总体情况。

  把政府的支出花费晾晒在人民面前,是呼声,更应是行动。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实行财政预算公开,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是对民意的呼应,也是对“政府财政公开”的一次重要督促。

  让人民知道花了多少钱,事关社会公众和每一个纳税人的基本权益。晾开账本、公开收支,不是简单的政务公开、职能转变,更事关老百姓的知情权,事关纳税人的切身利益。这不仅是政府的态度,更是应尽义务。

  透明带来信任,暗处滋生蚊蝇。不透明不公开的政府花费近年来日益衍生出多个方面的消极后果:百姓不满、随意支出浪费纳税人的钱、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在目前开展的公开财政预算工作中,一些地方遮遮掩掩、只说不做、敷衍了事的做法,难以满足百姓的要求。

  面对人民,政府的花费没有理由成为“秘密”。公开支出花费,不仅让人民看得到,更要让人民看得懂、看得明。一个有诚意公开自己财政支出的政府,晒出的一定是一个能让人一目了然、清清楚楚的账本。

  其实,人民之所以希望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一种愿望,希望在政府的花费中,多为百姓做一些实事,少一些铺张浪费;多搞一些民生工程,少一些“政绩项目”……说到底是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期待。 侯忠发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