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南京梧桐树为地铁让路 城市建设遭遇两难处境

2011年03月15日 09:12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这几天,在北方,又有些降温,在南方,很多地方已经有了不少春意。在江苏南京,往年这个时候,道路两旁高大的梧桐树已经重新吐绿,下个月就是花期。这个春天,南京市民却发现,不少梧桐树被砍断枝桠、整棵挪走。

  南京的梧桐怎么了?被誉为城市名片的路旁风景为什么有如此遭遇?南京城市管理局如何回应?

  南京市民:我今天发了一张照片,那个地方已经变成了一个广场,我拿着照片给很多人看,“认识这是什么地方吗”,很多人都说不认识。我说这个地方就是太平南路,大家都不相信,“怎么一棵树都没有了”,我说没有了,干干净净。

  最近,在南京市中心的一些地方,原本粗壮高大的行道树——法国梧桐被陆续修剪掉已经遮天的枝干,之后连根挖走。以往出现在"南京旅游攻略"中的高频词汇——梧桐树,最近频频出现在"拯救梧桐树"、"还我梧桐树"之类的网帖里。

  南京市民:每个南京人对梧桐很有感情的,因为南京的夏天非常热,是三大火炉之一,南京的梧桐种了很多年,而且非常高,夏天的时候很好的绿荫遮住路两边,走过去会很舒服。

  南京市民:每天接触梧桐树比较多吧,因为一直生活在这个城市,每天上下班都经过梧桐树下,对梧桐有很深的感情。

  市民如此热爱梧桐,南京市又为什么作出这样的举动?记者就此采访了南京市城市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徐少林,听到“砍树”这个词,他立刻表示了不同意见。

  徐少林:首先我要告诉你,南京没有人在砍梧桐树,是因为地铁建设的需要,它在移植。树是很难看,但是移植树木,给它修枝剪叶也是个常规性工作。移到别的地方去栽,也许有死的有活的,但肯定不是砍树。地铁不是蛇洞,我今天这个比喻比了N遍了,蛇洞它一进一出就行了。地铁除了进站、终点站,中间还要有出站口,每一个出站口都涉及到树的问题。

  记者:这些梧桐树是必须要动它们的,不动不行?

  徐少林:在出站口如果遇到了,只能说是降到最低,如果说一棵树不动,那是不可能的。除非在南京不建地铁。

  官方:现在为了建地铁,大概要动多少棵树呢?

  徐少林:现在地铁部门正在统计当中,今年3号、10号线最初统计是2000多棵,已经砍掉了一大半,现在由于媒体关注这件事,方案还在优化中。

  南京市民刘先生每天开车上下班经过的道路,就是梧桐树曾经枝叶满天现在不知去向的地方,他说很多市民都知道南京是为了修地铁而抢了老树的地盘,但那些有历史的梧桐树是他心里的城市象征。

  刘先生:因为南京的树不仅仅是大树的问题了,它更是一个城市的历史,从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来,经历了很多时期,它完全成为城市的标志。园林部门不完全理解南京树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包括历史价值、文化底蕴。现在中山东路栽种的全是小树,原来是并排整整齐齐的,现在栽种的小树很不协调,你想想20多年的树,和80多年的树放在一起,这是什么感觉。

  而在南京市城管部门的计划中,新树在附近代替老树,是接下来的补救办法,他们说自己也是南京市民,对梧桐树的感情同样深厚,他们在想办法削减移走的树木数量,希望市民能够多加理解。

  徐少林:马上把它移栽郊区水土丰润的地方,也有可能移回市区,但成为行道树的可能性不大。每一条路上都有行道树,只不过是新的行道树,一些市民和网友表达的是,他们热爱在南京生长了60到70年的老梧桐树,其实在我们园林绿化的苗圃里,10到20岁的梧桐树苗多的是,一直在补绿。大家对于梧桐树的情感就是对一个城市的情感,就像北京人对四合院的情感一样,跟这个补不补栽,关系不大。

  记者:您觉得政府部门怎么考虑老百姓的情感呢?

  徐少林:正在考虑。尽量减少梧桐树移植的量,我们也在协商,让他们把移植的数量降到最低,因为梧桐树对于土生土长的南京人来说,最好一棵不动最好,这就给我们操作空间很小。但是许多人恨不得一棵不动,那我们动两棵就是多,动三棵就是更多了,动十颗八棵就要批评你了。我们希望在城市建设和绿化保护方面得到民众理解,作为绿化部门来说,能做的还有就是多栽树,将来建好以后再把梧桐树栽上,但是原来的树栽不上了。

  南京的地铁建设还在设计推进当中,谁也无法保证接下来没有更多的梧桐树被“移走”,绿化部门谈了他们的苦衷,而市民的感觉听上去也不是没有道理。

  南京市民:你从源头上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应该把许多问题考虑好,不要见了一个钉子拔一个钉子,你先没有很好的规划,需要建地铁了,发现这里有很多的树,那我们就把树给拔掉。本来你是想做一件好事,结果还做了一件坏事。

  南京市民正通过在树干上、汽车反光镜上系绿丝带表达对梧桐树的留恋,市民王先生说,他希望政府部门能听听百姓的心声,探讨更好的方案。

  王先生:我们既要保全文化,又要发展城市,改善交通,那么一定会有更合理的方案。那个方案不行,我们再看看有没有别的方案,我觉得一定能出好的方案。(记者王娴)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