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网络监管官员学者齐聚南宁 探讨舆论管理之道

2011年03月26日 22: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南宁3月26日电(林艳华 林浩)来自中国互联网媒体高层、政府官员3月26日齐聚广西首府南宁,就当前形势下如何更好的管理和利用网络,实现官民间的和谐交流等问题,与国内传播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媒体人士展开探讨。与会的官员均认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

  据介绍,名为“首届网络问政与舆情监测高峰论坛”的是次会议由人民网主办,一百多位来自中央和地方的高层网络监管官员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的舆论研究学者参会,会议以“微博时代政府与民众的良性互动”为主题,深入探讨了如何提高网络管理水平、网络舆情监测、网络舆论引导等热点话题。

  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文明办主任李桂娥认为,当前互联网的开放迫使着相关部门转变机关作风,建设廉政、务实、高效的政府。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通过开展网络舆情监测,对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意见领袖博客等进行检测,收集对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政策、法规、规章制度,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情况的反应,并对各部门公开、作风建设等情况进行追踪分析,并形成舆情报告,为部门决策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同时还需要官员利用网络在线与网友面对面交流,在网络上打造一批起官员意见领袖,使网路舆论朝着有利于政府的方向发展。

  广东省委宣传部互联网新闻信息中心主任曾胜泉表示,广东省作为全国网络舆论热点最多的省份之一,虽然有不少的负面消息,但在全国网友的心目中依然是政治开放的地区,这得益于广东“网络问政”制度的形成。他说,这个制度的基本模式就是政府主导,主要网站配合,广东省的主要领导会定期在网上交流,同时广东各级政府部门都在网上开设了与社会大众交流的栏目,每一季度都会就网民反映的问题,责令各个部门相关负责人到现场处理。此外广东的各市级机关22个部门都已经开通网络发言人制度,专门负责与网友交流。曾胜泉透露,经过努力,广东省网络问政收到的信息已经由投诉举报为主转为理性谏言为主,比例超过60%。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马利说,随着互联网普及程度的提升和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特别是微博等“自媒体”的高速发展,中国的公共舆论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在传播形态方面,中国正由传统向现代、有线向无线传播过渡。这两种转型叠加起,决定了未来的互联网作为舆论源头的比例会越来越高,网络带来的影响也将深刻改变国家和社会的面貌。中国只有利用新媒体进行社会管理创新才能改善民生、密切民政关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的舆论环境。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4.57亿,是世界上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程度提升及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社会舆论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已经推动中国社会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