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外交官讲述日本大地震撤离工作:关键是车辆

2011年03月31日 01: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当地时间3月15日22时至16日1时,由福岛、郡山、仙台等地震重灾区撤离的1200余名中国同胞陆续抵达新潟市,中国驻新潟总领事馆将受灾同胞安置在新潟产业振兴中心等地临时休息,并为他们准备了毛毯、食品、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中新网记者 王红纲 唐伟杰  

  中新社东京3月30日电 题:为了重灾区的中国公民

  ——中国外交官亲历日本“3.11”大地震

  作者 刘敬师

  尽管日本“3.11”大地震发生已过两周,但作为中国驻日大使馆的侨务领事、第一个奔赴重灾区的联合工作组组长,地震发生后那些个不平凡的日日夜夜对我而言至今依然历历在目。

  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东北关东地区发生了历史罕见的里氏9.0级大地震。当晚11点,中国驻日大使馆指挥部决定派出第一个联合工作小组,由我任组长,马上动身赴受灾最严重的宫城县,了解中国公民特别是留学生、研修生等的受灾情况,带去大使馆的关心和问候。赴仙台工作小组由我(领事部)、办公室李洋、教育处李春生、邓德英以及三位司机孟庆华、杜辉煌、朱峰共7人组成。出发前,程永华大使、孔铉佑、曲来璞二位公使以及部分在前厅工作的同志都来给我们送行。

  上路后,我们很快就遇上了几次大的余震,路面和车在激烈抖动,路边的电线杆眼看在咿呀摇摆。有几次车刚好走到了高架桥上,进退无路,情况十分恐怖。

  由于东京到仙台有360多公里,路上发现商店、加油站基本都已关闭,偶尔有营业的,都是排起了长蛇队,而且限量供应。情况越往前走越严重,我们不得不一边走一边想办法补给。幸好是使馆的外交车牌,经过交涉,在抵达仙台之前,总算补充了两三次油。在离仙台还有一百多公里的地方,我们终于遇到了一家开门的小食品店,得以补充了一些杯装方便面。一路上,我们马不停蹄、不眠不休,连续赶路。经过19个小时的不间断行驶,终于在3月12日下午7点10分抵达了仙台。

  抵达仙台时,天已经黑下来。由于停电,街上一片漆黑,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喧闹。我们一抵仙台,就立即打着手电前往受灾严重的青叶区的幸町南小学、幸町小学等几家避难所看望避难的中国人,随后去东北大学国际交流会馆等留学生较多的地点探访,直到凌晨2点多才奔有零星灯光的地方去寻找,终于找到了一家没热水、没暖气、没餐饮的小饭店安顿下来。

  13、14日,工作组分别以各大学、大的避难所、宫城县灾害对策本部、仙台市政府、仙台国际中心、宫城县华侨总会、研修生工厂等为目标开展了中国公民灾情调查了解工作,对中国公民安全信息登记,提供使馆在网上发布。

  3月15日,工作组接到馆领导指示,考虑到福岛核电站事故的严重性和不确定性,本着对中国公民人身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使馆决定租用车辆协助宫城县、福岛县、岩手县、茨城县等四个重灾区自愿离开的中国公民前往新潟或成田机场,联系航班,协助回国,要求我们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和办法,筹措车辆,落实集合地点,做好撤离工作的准备。为此,我们立即将工作重点从了解掌握受灾情况转移到协助紧急撤离上来,并选择了紧靠仙台车站和交通大道的仙台国际饭店和仙台市役所两处作为集合地点,由使馆上网公布。使馆的紧急撤离公告发布后,至下午六点左右,两处集合点就集结了七、八百人。

  当天,工作组分头向仙台市政府和民间关系紧急做工作,希望能就地筹措一些车辆。但当地受灾严重,就地组织车辆基本无望。最后只能靠使馆本部协助,从新潟紧急调来五辆大巴。

  我们按照使馆紧急通告的原则,优先老人、孩子和妇女,组织有序撤离。我们先查验中国护照,并将排队的人分成20人一组,选出志愿者,请他们协助挑出优先对象,人数满一车时才放行。从下午6点半车辆抵达到约8点半全部五辆巴士顺利离开仙台驶往新潟,我们在不到两个小时内就完成了约300名扶老携幼的同胞的选别、发车工作,整个撤离工作紧张、有序、高效。一位东北小伙子专门跑到工作人员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表达了无声的感谢。

  撤离的关键在于车辆。根据首天的撤离情况,我们预计16日将迎来撤离的高峰,使馆和新潟总领馆尽最大可能给我调拨了7-9辆大巴,但就实际需要来说,仍有较大的缺口。关键时候,旅居仙台二十多年的一位日籍华人张迤婕在协助筹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张是瀛华中文学校的老师,也是仙台国际中心的志愿者。15日晚,她联系上了一家山形县的汽车公司,筹措到15辆大巴。16日从早上8点多到晚上7点,我们按照15日的成功做法,满一车发一车,一天下来整整发了20辆,共送走了1100多人。到最后一辆发车时,集合点已没有等候的同胞。

  从3月15日到18日下午4点撤离点暂时关闭,我们连撤4天,共动用了35辆大巴,成功转移撤离了1800多人,这其中既有华侨、留学生、研修生,又有港台同胞、日籍华人和残留孤儿。几天来,张迤婕放弃自己所有的工作,从早到晚一直陪同、协助我们转移、撤离同胞。为此,她放弃了亲自陪同两个孩子撤离的机会,而是将孩子委托给友人带回国,令人十分感动。

  当听到受到我们帮助的同胞眼含热泪高喊“祖国万岁”时,我们觉得所有的一切付出都值得了。(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巫峰】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