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甘肃水电大县却临饮水、用电难 水窖干枯设施陈旧

2011年03月31日 09:07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山下黄河滚滚流、山头吃水贵如油”,“三座电站在永靖,永靖人民没电用”……在沟壑纵横的山梁上行走,王发红随口哼出的几句顺口溜,毫不幽默。从他干裂的嘴唇间蹦出的每个字,听起来都格外苍凉。

  王发红是甘肃永靖县新寺乡党委书记,自去年10月份以来,由于境内没有出现一次有效降雨(雪)过程,干旱长达百天,全乡6500多眼水窖80%干枯,其余的水窖最多维持1个月。断水户要到几公里外的泉眼排队拉水,通过畜驮或用三轮车拉运,每立方米水的运送成本少则40元~50元,路程远的则要120元。

  永靖真的就这样缺水吗?在永靖县,黄河流经县域107公里,并留下了神奇迷人的黄河三峡——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当地人均水资源占有量高达19万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24倍,同时,永靖还拥有91.85亿千瓦时的年发电量。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水电大县吃水难、用电难的现实?

  干枯的水窖

  永靖新寺三中有5个大型蓄水窖,理论蓄水可达250立方米。原设计是通过人饮解困工程或集流雨水,解决师生们的饮水问题。但人饮解困工程大多因年久失修、破损严重而无法使用,加之山区旱情严重,集雨水量十分有限,因此山区学校蓄入窖中的饮用水基本上以买为主。

  由于距水源较远,且行路困难,每到冬春旱季买水、吃水就成了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负责人说,今年以来几乎每天都得拉水,并且大多数用的是20元1立方米的泉水。在新寺乡的杨塔、红泉、小岭等学区,每年的水费开支高达l万~2万元,这相当于部分山区学校全年的办公经费。

  在饮水最为困难的时候,师生们每人每天只有一杯水。走进这些黄土坡上的校园,很难听到琅琅读书声,只有沙哑的嗓音在传递着知识的薪火。

  永靖县水务电力局介绍,1995年以来,永靖县通过多方筹资,在东西山相继实施了“121”、“122”雨水集蓄工程,还争取实施了“大地之爱·母亲水窖”以及海内外社会团体援建的水窖项目,试图逐步解决山区群众的吃水难题,但由于靠天吃“水”,在干旱季节,十窖九空。

  多年来,永靖东西山区群众直接饮用集雨水、山泉、坑塘水,水质不达标,还有许多山区群众人畜混用饮用水,卫生条件差,大骨节、甲状腺肿大、肠道等疾病时有发生。

  由于远离地表径流,永靖县地域形成了“山下碧波荡漾、山上荒山秃岭”的巨大反差。地处东西山区的11个乡镇,7万余人口常年饱受饮水之难。

  昂贵的电价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永靖县境内相继修建了盐锅峡、刘家峡、八盘峡三座大型水电站,在西北高原上形成了炳灵湖、太极湖、毛公湖三大罕见、亮丽的高原湖泊。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永靖县境内又相继建成了黄河炳灵、刘家峡明联等4座中小型水电站,全县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233.28万千瓦,年发电量91.85亿千瓦时,成为西北重要的水电能源基地、西北电网的心脏、中国水电事业的摇篮,被誉为“水电之乡”。

  有水,有电,通过提灌设施解决当地饮水难,原本顺理成章,但是昂贵的电价,却让当地人感叹“用不起”。

  记者调查发现,永靖县人饮提灌电费非常高。王台人饮站的站长王宝云介绍,王台人饮站一年抽两次水,从塔坪一级泵站抽一次水到居民家,就需要40元的费用,这其中包括工资、电费等。考虑到群众困难,县里规定山区群众用水每立方米3.6元,但实际费用却达到了5元,其中4元为水费、1元为电费和维修费。

  据了解,永靖县城市居民用水目前每立方米1.2元,仅为山区群众水费的三分之一。

  永靖县给排水公司告诉记者,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投资不足,永靖山区输变电线路承载负荷低,电力供应不足。为改变这种现状,2002年,省政府有关部门重新核定批复的提灌工程电量补助额度为13275万千瓦时,年电费约890万元。然而,由于电力部门不能及时结算库区维护费,致使电灌电费不能按时结算。

  陈旧的设施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永靖县于1998年开始实施人畜饮水解困工程。从位于刘家峡水库上游、黄河炳灵水电站下游的王台镇塔坪村通过4级泵站引水至王台镇幸美村,随后延伸到杨塔、小岭、红泉和川城4个乡镇,2002年又延伸到新寺乡。目前,永靖县西部山区人饮工程扬程提灌高达1325米,涉及6个乡镇、30个村、78个社、38552人以及大小牲畜5万多头(只),一部分村的自来水工程延伸到户。

  但是,王台人饮工程最初的设计供水范围仅限于王台,工程设计标准低、规模小。而目前供水管线却达到96.6公里,高出最初设计管线80多公里,泵站也由原来的4级增加到9级,加之维修经费紧张、设备老化、年久失修、渠道破损、涵洞塌陷以及管理不到位等因素,面临着“小牛拉大车”的窘境。

  据了解,永靖县西部山区饮水安全工程所需投资巨大,可国家补助标准却十分低,而地方配套非常高。经概算,正在建设的西部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达1.1亿元,其中按有关补助核算,国家补助资金只有508万元,需地方政府配套6329万元,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4163万元,地方政府配套和投工投劳是国家投资的12.5倍,占到总投资的92.42%。同时,在东部山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根据规划,东部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概算投资3710多万元,目前建设资金没有着落。

  早在去年,永靖县委县政府就做出承诺:“动工建设西山六乡镇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年内完成水厂、主管道及部分支管道建设,入户率在2011年达到90%以上;东山的安全饮水问题,2011年动工建设;西山人饮安全工程投资额度大,建设难度也大,但也要全力建设,争取两年完成。”

  3月26日,记者在甘肃永靖看到,西山饮水安全工程和东山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正在加紧施工,县委书记赏进孝更是放下狠话:“就是砸锅卖铁、贷款赊账,也要解决群众饮水难、饮水不安全的问题。”

  记者 康劲 张海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