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玉树在重建中保护和传承藏族传统文化

2011年04月11日 13:1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4月的玉树,春寒料峭,雪花飘落在玉树结古镇的新寨嘉那玛尼堆上,玛尼堆旁转经的人群川流不息。去年的地震中,这座举世闻名的玛尼堆许多地方出现了严重坍塌,8座吉祥白塔中有3座完全损毁。

  300多年前,藏传佛教高僧嘉那道丁桑秋帕永(又名嘉那活佛)创建了新寨嘉那玛尼石堆。经过历代刻经匠人的不断雕刻和附近居民及朝圣者的不断垒积,这里形成了东西长283米,南北宽74米,高2.5米,有着20多亿块玛尼石的宏伟石经墙,也成为世界最大的玛尼石堆。

  震后,青海省文物部门立即进行了紧急的清理抢修。目前,这个世界最大的玛尼石堆已被初步修复。它的周围,转经人依然络绎不绝。

  新寨嘉那玛尼堆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震后,青海省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具有国家文物保护设计甲级资质的单位编制了抢险维修方案,目前,这一方案已经通过了专家组的初评。4月份将进入实施阶段,具有300多年历史的玛尼堆将得到全面修复。与此同时,玉树当地著名文物古迹——贝大日如来佛石窟及勒巴沟摩崖、藏娘佛塔及桑周寺等的震后维修、治理方案,也已上报国家文物局。

  据青海省文物局统计,在地震中,玉树重灾区不可移动的文物100%受损。地震发生后,青海省文化部门快速开展了文物保护单位的紧急支护排险工作,向藏娘佛塔、桑周寺等文物单位紧急拨付了抢救经费,为宗教活动的尽快恢复创造了条件。

  玉树拥有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在重建过程中,为了修复这些文物,青海省成立了专门的文物保护工程领导小组,聘请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敦煌研究院等国内一流的团队,为玉树震后文物修复进行全面规划。

  据青海省文物局负责人介绍,在整个重建中,用于震区新寨嘉那玛尼堆、贝大日如来佛石窟寺、藏娘佛塔及桑周寺、格萨尔三十大将军灵塔及达那寺等各类藏族传统文物的修复、保护费用,将达到5亿元。这些费用将严格按照正在编制的《玉树灾后文化遗产恢复抢救保护规划》拨付实施。根据规划,玉树所有文物单位,均按一级标准重建。

  坐落在结古镇扎西科的东仓大藏经珍藏馆,是玉树地震后完工的第一个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项目。

  传说东仓家族的先祖是藏族传奇英雄格萨尔王手下30员大将之一的“东·白日尼玛江才”,由其收藏的《大藏经》,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用金、银和朱砂等材料书写而成,其家族还收藏着格萨尔王的马鞭等珍贵遗物。玉树地震中,东仓家族65岁的男主人次仁文青及他的一名女儿遇难,他们居住并收藏《大藏经》的土木房子坍塌,经书被埋,救援人员历时4天才将《大藏经》全部抢救出来。

  震后,青海省对珍藏馆进行了修复建设,青海省文化新闻出版厅还拨款50万元对珍藏馆进行维修加固。目前,千年大藏经已经重新搬入占地456平方米、藏式风格的珍藏馆内妥善保护。

  在进行文物保护的同时,青海省还下达玉树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资金1068万元,用于保护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著名的安冲藏刀、藏族黑陶等玉树十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在保护之列。

  据青海省文化新闻出版厅非遗处处长邓福林介绍,震后,文化部门派出专门人员对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调查、摸底,运用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手段对各类项目进行全面系统记录,建立完整档案和数据库;还对当地的文化管理人员、非遗传承人进行专门的培训。

  “我们还正在编辑出版《玉树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普典》。这套书以藏汉双语、图文并茂的形式很好地展示、记录了玉树非遗项目。预计在玉树地震一周年之际,这套书将会正式出版发行。届时人们就能够更加详细、直观地了解到玉树丰富的藏族传统文化。”邓福林说。

  除了专门的保护和修复,藏族传统文化在民居重建中也得以体现。为此,青海省政府专门聘请六位藏族建筑设计、藏学和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专家,担任玉树地震灾后重建顾问。

  在玉树县仲达乡,处在工程收尾阶段的牧民住房凸显着藏族风情。承担项目建设的中国铁建玉树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卜宗举说,为了尊重当地藏族群众的宗教信仰,在每一户民居中,建设人员专门隔出了一间经堂;同时考虑到当地传统民居是石材结构的,在新建房屋的外部还用当地石材进行包裹,外墙挑选藏族传统的色系进行粉刷、装饰。

  “我们的理念就是,在运用现代化施工手段的同时,充分考虑和融入藏族传统元素。这些房屋拥有高级别的抗震标准,又非常符合藏族传统习惯。”卜宗举说。(姜辰蓉)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