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公共外交内涵外延不断拓展 已成新着力点

2011年04月20日 16: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资料图:2011年3月5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举行“政协委员谈公共外交”专题记者会,图为新闻发言人赵启正用自制的图版解释中国“公共外交”。中新社发 刘震 摄  

  中新网4月20日电 随着中国硬实力的增强,软实力建设也日益受到关注。公共外交作为软实力的体现和软实力建设的方式,已成为中国外交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但宗旨始终是要让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理解中国,从而“求同存异”,共同促进和谐世界建设,促进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既是一次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事,也是中国一次非常成功的公共外交活动。

  2010年上海世博会,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公共外交增添了意义深远的绚丽色彩。

  通过奥运外交、世博外交的成功发力,不难看出公共外交已成为中国外交新的着力点。她强有力地向世界传递中国致力于倡导建设和谐世界的决心和意愿、“和而不同”的价值观。

  进入2011年,中国外交本着“执政为民”、“外交为民”的宗旨,展开了一场场全力保护海外中国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行动。

  新年伊始,埃及政局发生动荡,中国政府大规模从埃及接回滞留中国同胞的行动举国关注、世界瞩目。

  2月中旬,利比亚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政府从海陆空三路展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撤离海外公民行动。在11天时间里共撤出35860名中国公民,赢得了国内外舆论的一致好评。

  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强烈地震和海啸发生后,中国政府全力救助受灾的中国公民,在第一线的中国驻日本使领馆工作人员,不顾自己的安危,深入重灾区,协助中国公民有序撤出┅┅

  中国政府的迅速反应和行动,有效保护了在海外中国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表明了中国政府维护海外本国公民利益的决心和能力,充分反映了中国不断增长的综合国力,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举全国之力办大事的优势,体现了中国发展方式的优越性,引起很大反响。

  上述行动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公共外交乐章。事实上,共共外交的参与者千千万万,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各行各业人员,也有国内国外人士。

  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力亲为,率先开展高水平的公共外交工作。在出访期间通过演讲、接受媒体采访、举行记者会、与往访国民众交流等各种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中国政府在重大问题上的立场主张,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和谐世界等重大战略思想的认识。

  中国外交部是统筹协调和组织国家公共外交工作的主管单位。外交部的发言人制度、开放日、蓝厅论坛、官方网站互动交流等形式,生动、有效地发挥着外交政策的宣示作用。

  中国驻外使领馆也以多种形式开展公共外交。各级外交官通过对外发表演讲、在主流媒体上发表文章、接受采访、出席研讨会等方式,与当地各界人士加强沟通交流,增信释疑,宣介中国发展成就和政策立场。

  使领子馆还成功举办“开放日”、论坛、主题研讨会、图片展、电影招待会以及中国文化节、电影节、文艺演出和青少年交流等大型公共外交活动,在当地社会不断掀起感知中国、了解中国的热潮。

  中国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在全球日益赢得人心。坚持维护和平,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中国理念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和爱好和平、崇尚合作的世界人民的高度赞扬。中国的全球影响力、亲和力、感召力在不断提升。公共外交为此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中国外长杨洁篪:公共外交现在是“应运而生、正逢其时、大有可为”。在当前中国发展的重大机遇期,公共外交已成为中国外交新的着力点,努力向国际社会更好地解释中国的立场,提升中国的形象,消除国际社会的疑虑,最大程度地争取构建一个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秀华)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唐伟杰】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