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解放军权威专家解读核化生应急部队装备清单(6)

2011年05月09日 09:31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解放军权威专家解读核化生应急部队装备清单(6)
    张增利,防化研究院信息研究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防化装备论证专家委员会总体论证组组长。
    孟庆宝,防化研究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全军放射性污染防治专家组专家。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较量总点评

  防护装备并非万能

  如同“防弹衣”,对穿透力弱的“子弹”防护效果好,但对付威力强大的“导弹”却不行

  问:据了解,要挡住放射线需要铅板或较厚的铁板,核应急部队配备的防护服能有效防止核辐射吗?

  邹士亚:核辐射是指原子核转变过程中放出的粒子。这些粒子有不同的穿透力,就像手枪、步枪和导弹有着不同射程一样。其中α粒子的穿透力最小,一张纸就可以挡住;n粒子的穿透力最强,30厘米厚的钢板也能通畅无阻地穿过。

  防护服在这些粒子面前就像防弹衣一样,对威力较小的α和β“子弹”具有较好的防护能力,但在“导弹”n粒子面前就基本不起作用了。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大爆炸后,为降低进入爆炸区工作人员的核辐射强度,不得已给他们量身定做了全套铅板盔甲,每个都有几十斤重。

  简单来说,核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可分为内照射和外照射。核辐射由体外作用于人体的称为外照射;放射性物质经由空气吸入、食品食入,或经皮肤、伤口吸收并沉积在体内,对周围组织或器官造成照射,称为内照射。由此可知,穿戴防护服对于防止内照射效果很好。

  问:据了解,作为“机器人大国”的日本,几乎无法找到可以在核污染环境作业的机器人,只好求助于美国,难道机器人也“怕”核辐射?

  邹士亚:不是任何机器人都可以在高剂量率环境下工作,机器人要在高剂量率环境下工作,必须进行抗辐射加固,否则机器人的“神经”和“眼睛”——电子元器件以及摄像装备均会受到强辐射的影响,导致失去效能或工作混乱。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曾经用过遥控机器人,但是在强辐射场下基本瘫痪。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抗核加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欧美一些国家的遥控机器人可以在强辐射场下工作较长时间。

  问:看来,核辐射防护不像想象的那样简单。

  邹士亚:核防护与化生防护完全不同。专业领域都熟悉这个基本原则:“距离防护,越远越好;时间防护,越短越好;隔绝防护,越厚越好。”防护是最难做的一件事,任何防护装备都不是万能的,都是有条件的。

  我们几乎每天都生活在各种辐射当中,包括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天然辐射源主要是宇宙射线、陆地辐射线和体内放射性物质;人工辐射源包括放射性诊断和放射性治疗辐射源,这些辐射对人体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