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汶川地震灾区重建启示录:中国力量创造"中国奇迹" (2)

2011年05月10日 17:1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一个普遍性的心理规律在汶川失灵了。

  历史永远记着,从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抗震救灾的最前线,和人民在一起。

  魏宏说,为了又好又快地推动灾后重建,中央不仅优先保证灾后重建资金,并及时拨付地震灾区,还专门为灾后重建制定了88项政策,从金融支持到土地利用,从税收减免到产业发展,几乎涵盖了灾后重建的方方面面。

  还有无数共产党员,他们为灾区恢复重建流血流汗,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

  “参与援建,将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时任广东惠州援建汶川县三江乡重建工作组组长、共产党员范中杰说,“我们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使命在灾区拼命干,就是对受灾群众受创心理的最好治疗。”

  在3年重建中,援建者们不畏万难、忘我工作,告慰了逝去的生命,也为生者点燃希望。“白加黑”“5+2”“夜总会”,成了很多援建干部对“白天晚上都工作,每周工作7天,白天下工地、夜里开总结会”状态的一种形象比喻。

  在地震中痛失3名亲人的北川五星小学教师、共产党员贾德春,在紧急安置受灾群众期间,先后被组织安排负责一个临时救助站和一个板房区的几千人的吃喝拉撒。尽管处在极度悲伤期,但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刻,没有任何‘说不’的余地。”

  为了确保受灾群众在临时安置区不受冻挨饿,为了随时解决受灾群众重建困难,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在震后一年多时间里,从机关抽调了上千名党员干部下村组、住农家,帮助解决受灾农户“吃穿铺盖”等实实在在的困难。

  从地震发生后8万人获救、3个月紧急安置千万受灾群众温暖过冬,到一年后的“创造了没有流民、饥荒、疫情和社会动荡的奇迹”、150多万户受灾农户在新房中过新年,再到今天近3万个重建项目完成、100多个小镇涅槃重生、1000多万受灾群众全部入住新房,灾难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汶川地震灾区被打破,奇迹一个一个地创造。在13万平方公里的受灾土地上,温情穿越了灾难,大爱洒满了人间,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得到一次精彩注解。

  “科学发展观”始终贯穿在整个灾后重建中,物质、文化、社会、精神的全方位重建,充分体现了其巨大指导作用和推动力

  彭州市磁峰镇鹿坪村的“鹿鸣荷畔”,是成都住房灾后重建最早的范本。这里是一个全新的灾后新农村形象。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配套齐全,观景荷塘旁震后新建的乡村酒店别具一格。鹿坪村村民高玉华感慨地说:“通过灾后重建,我们的日子至少向前迈进了20年。”

  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说:“我们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和办法,全面推进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努力把重灾区建设成为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样板。”

  地震之后,成都市花了三个多月时间,对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4个重灾市县,先后两次开展重建规划设计大会战,动员和协调国内外200多所高水平规划设计机构、4000多名设计人员参与规划编制设计,从农村住房到院落场镇,编制完成了灾后重建总体实施规划和9大类专项36个子项的重建规划。所有的规划都做到“当地产业和经济要素结合的发展性、空间布局和建筑形态的多样性、周边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的相融性、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的共享性”。

  像成都这样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整个灾后重建,已成为整个灾区的共识,水磨镇重建就是科学发展的一个典型。

  地震之前有60多家高污染企业的水磨镇,在灾后重建过程中,积极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几十家高污染企业,通过关停并转,保留了环评排放全部达标的5家。昔日污水横流的寿溪河,现在已建成一个碧波荡漾的湖泊。一座“汶川生态新城,西羌文化名镇”已经在这里崛起,水磨镇获得了真正的新生。今年春节七天,整洁漂亮的小镇吸引了上万名中外游客。

  北川新县城,堪称规划层次最高的中国县城。新县城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规划,并多次召开高规格的规划协调会,广泛征求了全国建筑规划领域专家的意见;为了建好新映秀,安德鲁、贝聿铭、何镜堂、吴良镛等一大批国内外一流建筑设计大师汇聚映秀;为了建好新什邡,北京的援建者带来了奥运场馆的王牌施工队……

  走进北川新县城,46%的绿化率,采用步行、慢行为主的绿色交通体系,从任何一个小区出发到城中心只需三五分钟,所有路灯都采用LED节能灯,大型公共场馆采用更先进的地源热泵集中供暖、制冷,安居房全部采用聚苯板外墙保温材料和中空玻璃等节能环保材料……一个被大地震毁灭的城市,如今已建成绿色低碳、与环境友好相容的城市。

  世界旅游组织执行主任索丹·索莫基说:“灾区的实地考察,让我深切感受到灾区重建后基础设施和旅游业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切都表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不是一个简单的在废墟上回到原来的起点,而是站在了科学发展的更高起点上。

  为了科学规划,国务院正式发布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汇聚了30多个部门的智慧,历时4个多月,并经过10余次实地调研、专家咨询、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之后形成的。与此同时,四川省也先后组织协调了省内外300多家规划设计单位、4000多名规划技术人员,集中开展灾后重建的规划编制工作,形成了目标明确、层次分明、范围清晰的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体系。

  为了奠定地震灾区灾后发展的产业基础,深处于贫困山区的地震重灾区县在援建省市的帮扶下建立起了初具规模的工业产业体系,提升了灾区产业水平和发展后劲。据四川省统计,对口支援四川省地震灾区的18个援建省市与6个灾区市(州)合作共建了24个特色产业园区和农业示范园区,协议产业援助项目698个,落实了产业合作项目483个、资金178亿元。

  而地震灾区原有的优势产业企业,也在灾后重建中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利用重建契机积极调整产业发展规划,大幅提高核能、光伏等新能源产品结构比例。“重装之都”德阳市正依托东电、二重等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努力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已经连续两年跻身“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

  汶川地震灾区重建,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物质、文化、社会、精神的全方位重建。

  广州市在援建汶川县城威州镇过程中,援建工作组根据汶川县的实际情况,参照广州市工程和资金管理制度,帮助汶川县制订了一系列灾后重建和城市管理的制度、办法、细则,近百项的制度建设和管理办法,被编成了厚厚的一本书。

  山东、浙江、上海等援建省市为了帮助地震灾区提升管理水平,不断开展对地震灾区干部、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并将他们交流到沿海发达城市一些关键部门挂职锻炼。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地震灾区中的每一个县城、乡镇或是村落,都在重建中修建了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并不定期组织当地群众开展各种文化活动。

  重灾区的汶川县、北川县、茂县是我国羌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其灾后重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羌文化的保护和发扬。北川的石椅羌寨、汶川的云中羌城、茂县的羌文化展览馆等一批羌文化保护、展示和传承基地已在重建中得以恢复和扩展。目前,四川省规划了文化重建项目近6000个,已有九成项目完工。

  通过积极的文化重建、精神重建,有效地帮助了灾区群众迈过“心理废墟”这道坎,形成了感恩、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

  为了尽快修复地震灾区的生态,四川省落实了200多个生态修复项目,概算总投资130多亿元。

  “3年来,我们把生态重建作为灾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作,结合地质灾害治理,综合运用人工修复、自然修复、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大力实施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植被修复工程等项目。”成都市市长葛红林说,截至3月底,18个生态恢复项目完成投资9亿多元,完成林草植被恢复15万多亩、大熊猫栖息地39万多亩,灾区生态系统、野生生物栖息地、自然景观等加快恢复,曾经满目疮痍的灾区重现青山绿水、田园风光。

  汶川县曾经的荒山,在震后立即开始了修复和绿化。如今,近万亩荒山已种上了树木、灌木和青草。

  记者经历了汶川大地震灾后3年重建的全过程。在采访中,记者无不感受到,“科学发展观”始终是灾区重建的重要指导思想,贯穿于物质、文化、社会、精神的全方位重建,是创造灾后重建奇迹的重要思想之源!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姚培硕】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