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共执政党建设理论回顾与展望:始终站在时代前列(2)

2011年05月11日 09:11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不断发展完善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

  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执政党建设的各个方面,包括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根本原则、总目标、指导思想、根本宗旨、价值取向、基本方针、主线、总体布局、推进动力、发展途径等,是一个科学、完备的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一理论,须把握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内容。

  紧密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执政党建设。党的建设历来是同党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为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服务。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宝贵经验,也是一条根本原则。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紧密联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联系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来加强党的建设,执政党建设就方向明确、成效显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现实课题和广阔舞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总目标推进党的建设。围绕什么样的目标建设党,是加强党的建设首要的根本的问题。执政党建设的目标是由党的性质、党所处的环境和历史方位、党肩负的使命任务以及党的自身状况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和党长期执政的新要求,我们党对自身建设的目标认识越来越清晰。党的十七大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郑重地提出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个总目标集中地体现了党的性质、根本宗旨、思想路线、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群众性和时代特色。执政党建设的各方面工作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总目标、聚焦于这个总目标,为实现这个总目标而努力。

  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执政党建设。以什么理论为指导,直接关系执政党建设的方向和根本。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和突出特征。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使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党的理论武装工作就跟进一步。改革开放以来,全党通过集中教育活动和经常性的理论学习教育,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力量,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为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从党的根本宗旨和核心价值出发加强执政党建设。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核心价值。这是我们党区别于资产阶级政党的根本之点,也是我们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各种风险的力量源泉。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消极腐败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危险。在新形势下加强执政党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始终不渝地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以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执政党的制度建设。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坚持“四个服从”,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党内重大问题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集体讨论决定等,都是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和不断完善民主集中制,把发展党内民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制度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制定和修订,党内选举制度、党务公开制度、巡视制度、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的改革和完善以及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在一些县(市、区)的试行,使党的制度建设在多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作为执政党建设的根本方针。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保持自身先进性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多年来实践经验的总结。进入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等工作成效明显。《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等一批党内重要法规和制度的颁布实施,表明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不断加强。2005年中央颁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标志着我们党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反腐倡廉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就要严格贯彻执行党章和党内各项制度,坚持在制度和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从严教育、管理、监督各级领导干部,使他们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党要在自己的政治生活中正确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原则问题上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执政党建设的主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执政能力集中体现为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党的各方面建设最终都要体现到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上来。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在执政条件下尤为重要。一个政党的先进性不是一劳永逸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对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先进性建设是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关系党的建设的全局。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既用党的先进性建设成果推动执政能力的提高,又用执政能力建设的加强来检验党的先进性,从而使党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

  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加强执政党建设。执政党建设应当包括哪些内容、怎样布局,我们党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深化。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五位一体”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这五个方面的建设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党的十七大提出,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这就使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内容更加全面、重点更加突出、操作性更强。实施这个总体布局,要着眼全局、统筹兼顾、有机结合,既突出重点又整体推进,从总体上不断提高党的建设水平。

  把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作为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根本动力。改革创新是当今时代精神的核心,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动力之源。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方面,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加强自身建设的经验应当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面对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党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制度规定乃至思想观念都要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适应,不断进行变革和改进。要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使党的建设适应时代进步和党的事业发展的要求。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谱写新的理论篇章;既发扬优良传统,又创造新鲜经验;既善于用新的举措和办法破解党的建设中的难题,又善于通过制度和机制创新来建立长效机制;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又不断改善党的领导。

  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为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根本途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这是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揭示了新形势下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根本途径。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是要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这就需要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把这些经验加以升华,用以指导实践。要勇于破除那些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摒弃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改变妨碍解放思想的思维定势,努力使正确理论得以坚持、优良传统得以弘扬、宝贵经验得以传承。(虞云耀)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