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梁小民:低收入者收入翻番,富民的目标就达到了

2011年05月12日 14: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自从中央提出“十二五”期间以民生为中心、以富民为目标以来,各地政府纷纷承诺,确保国民的收入与经济增长率同步。最近,人保部副部长又提出“十二五”期间国民收入翻一番的目标。

  其实,仅仅让国民收入翻番并没有意义。我国当下收入差距过大是不争的事实,据说最高收入10%的人与最低收入10%的人,收入之差已达26倍,如果加上隐形收入差距会更大。所有人的收入翻一番,收入差距会更大,恐怕不一定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共同富裕。而且,高收入者收入翻番,不是什么难事。我以为,说富民,中心并不在于所有人的收入增加,也不在于人均收入的增加,重要的是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即使高收入者的收入没有增加,只要低收入者收入翻番,富民的目标也就达到了。

  低收入者以工薪阶层为主,如何提高他们的收入才是重中之重。但低收入者多在工厂就业,他们的收入水平并不是政府说了算,而是企业说了算。如果这些企业的产品仍靠低价格出口,生产率没有提高,靠法律或行政手段,甚至靠政府的承诺,是无法提高工人收入的,关键还得企业有这个能力。

  要增加工人的收入,就要提高企业的生产率,这就是老生常谈的转变增长方式的问题。我们早就认识到从投入式增长转变为技术进步式增长的重要意义,这种增长方式的转变不仅可以实现持续增长,而且也是提高工人收入的切实保证。对企业来说,转变增长方式关键在于掌握核心技术以及创造名牌。我们不少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产品缺乏核心技术,更谈不上技术创新,产品的相当部分附加值作为专利费付给了国外拥有技术专利的企业,所剩利润无几。有些产品,如服装、鞋子等,没有什么核心技术,而我们自己又没有品牌,只能给国外企业OEM,附加值为国外品牌所有者,国内企业长期运行于低价格、低利润的状态,即使有心给工人增加工资,却是有心无力。

  政府不能代替企业去掌握核心技术和创造名牌,但可以推动企业朝这个方向去做。这种推动其一是为企业提供条件,其二是逼企业去创新。

  为企业提供条件,首先是为企业创造提供良好的环境,包括严格执行专利法,保护企业的创新。其次是资金条件,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的问题。这些都是人所共知的,问题在于知易行难。各级政府应该找出“行难”的原因何在,找出相应的对策。切实地解决存在的问题比空喊口号要有用的多,许多政府缺的正是这种务实精神。只有把企业创新面临的困难一条条找出来,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转变增长方式和增加国民的收入才不是一句空话。

  有不少民营企业的生存之道是,低工资、低效率、高污染。对于这样的企业,政府要让他们有迫切的危机感。地方政府不应该为了暂时的GDP增长率或税收增长,给污染企业开绿灯。比如河北有不少中小钢厂靠低工资、高污染、生产粗钢而依然生活得不错,就在于当地政府太宽容了。只要坚决执行中央关于节能减排、控制钢铁生产能力的决定,让这些企业不创新就死,它们才会通过创新找活路。

  对于民企来说,缺乏创新能力的关键还在于规模过小,必须让这些小企业走上做大做强之路。这种压力,不仅靠市场,也靠政府。

  当然,政府对国民收入的增长,还有更为重要、更为直接的作用,就是改变国民收入在政府和国民之间的分配格局。据经济学家陈志武所引用的数据,美国政府和国民收入分配的比例是2:8,而我国是4:6。

  这些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约为10%左右,但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在30%以上,而这一时期内,国民收入的增长还低于经济增长率。从1995年到2007年,我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6.7倍,而国民的收入仅增加1.7倍,其中农民的收入增加仅1.2倍。国民的劳动报酬在GDP中所占的比例, 2000年为51.4%,而2007年仅为39.74%,下降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忽略的一个原因是税负重,因此,政府增加国民收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减税。

  最近,政府就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上调至3000元征求意见。这当然是一个好消息。但个人所得税在我国的税收中仅占7%,我国更多的税收是隐形税收,包括在价格中。因此减税决不仅仅是降低个人所得税,还要全面减税。尤其是减少企业的税收,让企业把减税所得用于增加工人的收入。而要减少政府税收,就必须减少政府的支出。政府支出在改革开放前仅为16%,现在已达30%。这种支出不减少,增加国民收入就是一个空头承诺。这就需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民生为中心,富民为目标,决不是简单的承诺,要有一系列政策作为依据。好在现在政府已采取了不少政策措施。我们希望未来的中国不仅是一个强大的中国,而且是一个富裕的中国。 (文/梁小民 作者为清华大学EMBA教授)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