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感悟中国文化力量:从第一首“红诗”到文化大繁荣

2011年05月20日 11:2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文化既是对历史的记忆,也是对未来的选择。

  历史不会忘记,90多年前,由一些青年奏起的时代壮歌里,文学怎样从几首诗歌、几篇小说变成一场社会改良运动。他们呼唤自由,张扬个性,在全国各地创办新思潮期刊达400余种,新成立的进步社团达三四百个,这些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最初的广泛的传播。

  70多年前,在那场全民参与的抗日救亡运动中,文艺变成抗日前线之外,另一个强大而坚固的战场。抗战全面爆发不久,文艺界就全面组成抗日统一战线并开展宣传鼓动工作,宣传抗战的文艺刊物如雨后春笋,文艺作品创作数量空前,在抗日的烽火中激励了无数中国人。

  60多年前,在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激情岁月里,文化勾勒出时代进步的美景。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到建设新中国的火热生活中,用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电影、美术等等不同的艺术形式讴歌新中国、赞美新时代、凝聚力量,激励亿万人民为建设民主、独立、繁荣、富强的新中国而不懈奋斗。

  ……

  太多的发展历史反复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标志,不在于一时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是否拥有持久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优异的文明素质,能否占领人类道德的制高点。正因如此,文化的发展,还能带来民族素质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战争年代,文化是鼓励军民团结一致、奋勇杀敌的号角;和平年代,文艺又是弘扬真善美、沟通心灵的良方,更是各民族与国家之间交流的桥梁。中国正处于当代历史上文化发展最稳定、成果最丰富的时期。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展现其独有的风采和魅力的时机已趋成熟。

  近年来,通过不断走出去的中国文化,全世界真切地感受到了热爱和平、崇尚艺术、蓬勃发展、积极创新的中国形象。大型原生态歌舞《云南印象》全球预约演出已达500场,预计票房将高达2000万美元以上;由郑州歌舞剧院精心打造的大型原创舞剧《风中少林》已与美国签约2年,赴美巡演800场;昆曲《1699桃花扇》也是创造了惊人的国际化推广速度,全球巡演日程已经排到了3年之后。

  民族的振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国家的富强,必然要有强大的文化来支撑,文化是决定中国未来的重要力量。可以说,中国要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除了靠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外,还要靠文化的软力量。

  从第一首“红诗”到文化大繁荣

  一个时代的青春期

  新思潮点燃“五四”圣火,文学青年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风暴中成长……

  最初的一线曙光

  躲躲藏藏地窥了

  众生(底)心沸着

  鼓着雄壮的勇气

  狂热地跳舞着,起劲地歌唱,催太阳起身

  我们生活的苦闷

  我们生活的枯涩

  你撒给我们爱和光

  我们底(的)生命才得复活呀

  但还有许多兄弟呢

  他们(底)的不幸就是我们的不幸呀

  亲爱的父亲呀

  升吧升吧

  快快地升吧

  多多多多地给些光呀!

  ——节选自《天亮之前》

  1921年12月23日,一个名叫汪静之的诗人写了一首题为《天亮之前》的诗。写作源于当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反动军阀的血腥统治下秘密召开,汪静之从一位要好的朋友那里得到消息,觉得参加共产党的这些人很有志气,于是写下这首诗。

  据《党史纵览》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考证,证实这是第一首歌颂中国共产党的新诗,当时为了不让敌人发现,诗人把它收在爱情诗集《蕙的风》里,所以也被人们当成了爱情诗。

  这首诗写成之时,也恰逢“五四”文化运动如火如荼之际。

  新思潮点燃的“五四”圣火越烧越旺。一大批文学青年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核心人物的影响下,掀起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自白话文开始的文学革命提出了“国民文学”、“平民文学”的口号,并开始全面展示“批判封建旧道德、旧传统、旧制度”、“争取个性解放”的全新主题。而此间风华正茂的年轻人郑振铎、郭沫若、沈雁冰、郁达夫……在这段历史中,成长为改写未来的中坚力量。

  至此为止,中国文学其“自身传统”的延续,实际上是终结了,最终关上了数千年古典文学的门,同时打开文学的一片崭新天地。同时,中国社会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