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我与江姐”——访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

2011年05月21日 11:0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领航中国·红色经典)“我与江姐”——访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

  北京,西土城路。老楼子,老套房,老家具,老摆设,老照片……一张周总理与女主人亲切握手的黑白照片,让眼前这最平凡的一切显出些许不凡。

  日前,记者与女主人,端坐于这张富有纪念意义的照片下方。昔日青春洋溢的面容,幻化成今日90岁的于蓝。

  “辛苦你们了!”于蓝身体有些不便,但精神仍然很好,笑容慈祥,眼睛透着神采。

  客厅一隅,是一幅写着“红梅”的遒劲书法,为于蓝延安时期老战友书赠。记者看着,与于蓝相视一笑。

  “红岩上红梅开”,在几代观众心中,于蓝就是红梅,于蓝就是江姐!

  最大感动:黎明前的牺牲

  “我和江姐一样,有着共同的革命经历。所不同的是,我看到了胜利,而江姐和战友们在胜利前夕、在黎明到来之际为了保存党的秘密和党的组织,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这是最让我感动的地方!”

  1961年,于蓝第一次从《中国青年报》上读到连载的小说《红岩》,决心要把这些革命者的故事搬上银幕,并开始了长达数年的走访、改编工作。由于各种原因,她由最初的编剧、导演,回到了她的本行。

  “于蓝,还是你来演江姐吧!”与她合作过《林家铺子》《革命家庭》的大导演水华说。

  于蓝说,是夏衍将小说《红岩》改编成电影剧本《烈火中永生》,以大家手笔确立了以许云峰和江姐为主线的叙述框架,也成就了她和大演员赵丹难忘的合作。

  最大启发:不可演成刘胡兰、赵一曼

  江姐出现在电影中的第一个镜头令人难忘――赵丹扮演的许云峰在重庆朝天门码头接江姐,走下轮船的江姐,上穿浅灰色大衣,脚穿高跟鞋,神情沉着,气质超凡,迥异于蓝过去扮演的任何角色。

  “你演江姐,千万不可演成刘胡兰和赵一曼。”夏衍这句话,给了于蓝很大启发。

  “我这个江姐不同在哪里呢?首先,重庆是一个大城市,江姐的革命环境和刘胡兰、赵一曼不一样,她必须考虑在这个城市如何站住脚;第二,江姐是银行高级职员,当年她去学校做革命工作时,告诉女生毕业后到城市里必须买玻璃丝袜、必须化妆,她应该是一个城市职业妇女的形象;第三,江姐是一个很成熟的地下工作者,善思考,有头脑,所以,在码头就要开船时,看见自己的同志非常焦急地寻找她,她就装着没看见,她知道,那个地方一定是出事了……”

  于蓝透露,一开始,她在剧组担任副导演的角色,协助导演布光、摄影机升降……导演水华发话了,你得赶紧想你的角色了,许云峰要来接你了,要拍你下船的镜头了……

  “对大量《红岩》中幸存者的走访,长时间的生活和表演积累,加上夏衍的点拨,自己从内到外都找到了江姐这个人物的表演依据,较自觉地体现了导演对江姐塑造的要求――温柔的女性,坚强的战士。”于蓝说。

  最大欣慰:江姐连接一生

  对于40多年前拍摄《烈火中永生》时的情景,于蓝记忆犹新:“大家都以一种非常崇敬的心情投入拍摄,极其认真,很少有人开玩笑。所有的外景都是在重庆拍摄的。”

  于蓝表示没有想到,自己从此与江姐永远连在了一起。

  “我是在山西侯马深入生活时,才知道电影已经公映了。那里的小朋友每人给我写一封信,表示对江姐的敬爱。我老了后,见到我的人都能认出我,问‘你是演江姐的吗?’‘是于蓝老师吗?’群众把对江姐的爱和崇敬放到我身上了。这也让我感觉到江姐这个人物、这部电影在群众中的影响。但我总觉得自己演得不是很好,有不少遗憾。”

  通过江姐的塑造,于蓝和江姐情感上贴得特别紧。

  “一次,我去探望四川江姐老家,看到她家老房子只剩一堵土墙,当时我流下了眼泪。但是,放眼望去,周围全是金灿灿的菜花,碧绿的稻苗,绿树映在水面上……我想,这不就是江姐所要奋斗的目标吗?心里又感到欣慰。”

  “中国能有今天的兴盛,就是要感谢共产党。我经历过民不聊生、苦难深重的旧中国。我庆幸自己从小追求共产党,也庆幸自己扮演了江姐这样一个有着坚定信仰的共产党人。”于蓝说。

  最大寄望:必须深入生活

  《烈火中永生》何以成经典?其魅力与生命给今天的创作什么启示?于蓝用自己协助导演拍摄的影片第一组镜头作答:

  “第一个镜头是在朝天门码头拍摄,当时没有条件航拍,只有在木船上升降摄影机,很危险。但是,这组镜头给观众展现了这样的场景,长江和嘉陵江汇合处,江面繁忙而复杂,美军援蒋的船只、蒋介石运兵去北方打内战的船只穿梭往来,丰富而真实地展现出故事发生的背景……”

  于蓝认为,这种表现,首先在于艺术家对特定时代的深刻认识。当代艺术家要创造文艺经典,必须深入生活。

  “比如,现在如果表现演员生活,准是豪华大宅,这真实吗?我家和于洋家就不是这样,就很普通呀!演员表演也是如此,决不能以最时尚的样子来表现人物,必须真正深入到每个具体的人物身上,这样才能真正反映实际的生活,才能感人。”(廖翊)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