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全区局势进入持续稳定新阶段(2)

2011年05月22日 10:34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社会局势和谐稳定。达赖集团叛逃50多年来,在西方敌对势力的支持和怂恿下,不断干扰破坏西藏的稳定和发展,妄图把西藏从伟大祖国分裂出去,恢复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我们高举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同达赖集团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以后,全区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坚决斗争,取得了对达赖集团斗争新的胜利。各族人民盼富裕、谋发展,思稳定、促和谐,团结奋斗,安居乐业,更加明白谁在造福西藏、谁在祸害西藏,“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成为重要共识,反对分裂、维护稳定、加强团结、促进发展成为共同行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共同任务,全区社会局势进入了持续稳定的新阶段。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60年来,党的组织在西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各级党组织在西藏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始终是各族人民的主心骨,各族人民更加心向党、爱戴党、拥护党。截至2010年底,全区共有基层党组织12553个,实现了党组织在农牧区的全覆盖;共有党员20.8万名,占全区总人口的7%。

  60年峥嵘岁月,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西藏60年的历史巨变,饱含着党中央的深情关怀,西藏始终在祖国大家庭中繁荣发展。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使西藏免遭战争的创伤和损失,顺应西藏各族人民翻身解放的强烈愿望,毅然作出和平解放西藏的战略决策,带领西藏各族人民进行民主改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使西藏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社会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推动西藏走进一个与历史上任何时代都完全不同的新社会。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牵挂西藏的发展,推动西藏实现社会转型、体制转轨、重心转移、思想转变,加快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西藏进入了改革开放和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边防巩固,制定了一系列符合西藏实际、代表西藏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开创了西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确立了西藏工作指导思想和一系列大政方针,提出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等事关西藏工作全局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对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战略部署,带领西藏各族人民踏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西藏迎来了更加美好的新前景。

  西藏60年的发展进步,体现了祖国大家庭的无比温暖。在西藏发展进步的各个历史时期,全国各族人民深情关注西藏、无私援助西藏,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西藏特殊支持,从第一所现代小学到现代民族教育体系,从第一条公路到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从第一座电站到数百项重点工程,创造了西藏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第一。特别是中央作出对口支援西藏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来,对口支援工作覆盖了西藏所有的县(市、区),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同西藏各族人民共创大业,一个又一个援藏项目拔地而起,在各族人民心中矗立了一座又一座丰碑。西藏各族人民从内心感受到了党的阳光雨露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深刻认识到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有举全国之力支援西藏的伟大创举,才能有西藏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发展奇迹。

  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共产党对西藏各族人民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党中央同西藏各族人民心连心。雄伟壮丽的喜马拉雅山,见证着党中央对西藏各族人民的深切关怀;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吟诵着西藏发展进步的恢弘乐章。60年风雨历程,60年沧桑巨变,形成了一个基本事实,证明了一个根本原则,揭示了一个伟大真理。

  这一基本事实就是:西藏的变迁,拨正了西藏的航向,改变了西藏各族人民的命运,彻底摧毁了比欧洲中世纪还要黑暗、残酷、野蛮、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把现代文明的火种撒遍西藏高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一根本原则就是:西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西藏,是包括西藏各族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西藏,任何搞“西藏独立”、分裂中国的图谋都注定必然失败,达赖集团开历史倒车、梦想恢复封建农奴制度的图谋绝不会得逞,鲜艳的五星红旗将永远在西藏高高飘扬。

  这一伟大真理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新西藏。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西藏才会有繁荣进步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明天。

  西藏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吹响了到2020年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角,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努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毫不动摇地推进跨越式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关键。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大力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综合能源体系、通信体系等,为跨越式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支撑。准确把握发展大势,切实用好发展机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创新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发展质量,进一步推动城乡面貌大变化、特色产业大发展、生态文明大推进、改革开放大深化,努力推动西藏经济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坚定不移地促进社会长治久安。稳定是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的前提。要高举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继续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深入揭批达赖政治上的反动性、宗教上的虚伪性和手法上的欺骗性,让各族人民认清达赖集团的反动本质。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着力加强维稳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维稳工作的能力水平。

  扎扎实实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更多财力投放到公共服务领域、落实到重大公益性项目,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继续优先发展教育,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了学、上得起学、上得好学。加快发展卫生事业,让各族群众少得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让各族群众就业有岗位、创业有门路、致富有盼头。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各族群众衣食有着落、生活有来源、养老有保障。大力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让各族群众胸中有志向、处事有准则、行为有规范。加快普及科学技术,让各族群众时时讲科学、事事信科学、处处用科学。继续推进安居工程建设,让农牧民的生活条件更舒适、居住环境更优美。

  始终不渝地维护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西藏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扎实开展以“三个离不开”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团结教育,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始终坚持民族团结,十分珍惜民族团结,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民族团结模范社区、模范家庭建设,大力表彰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积极营造讲团结、保稳定、创和谐、促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努力把西藏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

  持之以恒地抓好党的建设。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着眼于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大力加强稳藏兴藏能力建设,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为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组织保证。

  60年的发展进步,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60年的沧桑巨变,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60年的历史进程,满载着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60年的辉煌成就,镌刻着西藏各族人民的不懈追求。今天的西藏,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谱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篇章,是全区各族人民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一定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民族团结为保障,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确保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确保国家安全和西藏长治久安,确保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为到2020年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而努力奋斗。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