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津秦高铁叫停背后的站点争夺战 (3)

2011年06月02日 02:33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站名争夺

  迁安愿承担更多投资与滦县争夺站名,双方妥协结果是起名滦河

  2008年6月30日,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新建津秦高铁,全线设6站,项目投资估算总额为338亿元,由铁道部和天津市、河北省合资建设。2008年11月8日,津秦高铁开工,总工期预计为4年。

  滦河站最终设在迁安市野鸡坨镇野鸡坨村南2公里处,正是两地交界处,南距滦县城区15公里,北距迁安市区17.5公里。地图上显示,站房所在区域呈“凸”字形,凸出部分属迁安所有,两旁土地则属于滦县。

  朱少达介绍,为了争取设站,迁安做了大量工作,又同意将本来设在迁安境内的站点南移。迁安方面提出,滦县应在附近土地的规划上适当让步,也就是将站房附近属于滦县的土地规划权移交迁安,所有权仍归滦县。

  “这个协议,至今还没达成一致。”朱少达说。

  津秦高铁开工后,迁安和滦县还进行了一场站名争夺战。

  2008年11月27日,迁安市专门致函唐山市有关部门,提出在站房的修建中,应本着“谁多投资谁多受益”的原则,站名可考虑“迁滦站”或“滦迁站”,谁投资多,谁的字放在前面。

  函中,迁安表示愿意承担多建部分的投资,比滦县多投资2800万元,以争取把“迁”字放在前面。

  财力相对薄弱的滦县不答应如此安排,最后为照顾两地情绪,站名以两地交界处的滦河为名。

  未做环评

  项目负责人称,新老站点同处平原区,环境、地貌变化不明显,因此未补充环评

  5月24日,北京铁路局、铁道部相关司局长、河北省发改委、环保厅、项目管理方负责人,相继赶到环保部。他们提出,停工影响很大,能不能有其他的解决办法。

  25日,华北督察中心主任熊跃辉接受人民网采访时强调,环保部与铁道部相关部门达成共识,津秦高铁只有通过环境审批后才能复工。

  熊跃辉解释说,叫停津秦高铁,问题并不在于它违法严重不严重,而在于它确实存在违法行为。这是维护《环评法》尊严的问题,环保部只是在依法执行法规而已。

  按照要求,建设项目环评获批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等如果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变更后的环评文件。

  熊跃辉说,大项目的建设单位认为,“自己是重点项目,即便违法了,环保部门也没有办法。已经开通的铁路、公路,难道还能停下来吗?”

  熊跃辉介绍,津秦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方没有向环保部门提交新的环评报告,直至有群众向环保部举报。

  津秦铁路客运专线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立明曾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解释称,当时未做补充环评的主要原因是,滦县地处平原区,环境、地貌变化并不明显,且当时技术专家认为,线路更改后,使得噪音干扰点明显减少,水源、植被等环境也没有影响。

  张立明介绍,得知铁路将经过的消息后,沿线部分居民为能得到征地和拆迁补偿款,在土地上建房、种树和挖井。线路变更后,原来的部分土地不再征用,快到手的补偿随之消失,引发部分居民不满,他们直接告到环保部,最终导致项目叫停。

  不过,现已身兼迁安市政府办副主任和迁安拆迁办主任的朱少达认为,高铁线路、站点的更改调整,设计单位的态度也至关重要。

  “如果设计单位的专家论证说更改线路不行,那就不可能把卢龙站改成滦河站了。”滦县县委办副主任王云虎持相同观点。

  记者就线路多次更改等问题向项目设计单位———铁三院咨询时,对方拒绝回应。

  5月24日下午,在滦河站站房工地附近的耕地中,抢种的桃树树枝全部被锯掉,只剩树干。

  正在花生地里劳作的滦县无税庄4村村支书刘晨光说,抢种树是为了将来获得更多的拆迁赔偿。

  除去种树,村民还修了井。刘晨光介绍,一口井成本约3000元,而补偿超过万元。刘家地里也出现了两口新水井。作为村支书,刘晨光说他没好意思建,“别的村民建的”。

  按照环保部《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的要求, 6月15日前津秦项目方应重新报批环评文件,此前不得擅自恢复建设。

  5月23日,铁三院在其官网上发布了变更后的津秦高铁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本报记者褚朝新 河北 天津 报道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