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联部首次向境外媒体开放 与媒体人交流尖锐问题

2011年06月11日 00: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6月10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向境外30多家驻京媒体开放。中联部大厅角落里的三星堆青铜人像让“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工作图片展”透出浓重的历史文化氛围。中新社发 杜洋 摄  

  中新社北京6月10日电 题:中联部里来了外国媒体人

  中新社记者 郭金超

  4年前,时任中联部副部长的张志军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曾表示“中联部举办开放日是第一次但不会是最后一次”。4年后的今年6月10日,中联部用行动又一次兑现承诺:一群外国媒体人走进位于北京昆玉河畔的复兴路十八号院,经历一次特殊的采访。

  当日,中联部首次面向境外媒体开放,邀请外国媒体记者参与座谈并参观中共党际交往历史图片展。“中共90年的历史太丰富了,这个图片展应该更大一些。”巴联社记者马苏德•萨塔尔•汗站在人头攒动的展区面前“抱怨”说。

  受场地限制,在境外30余家媒体的近40名记者和20余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外籍员工面前,中联部为记者们布置的图片展场地略显拥挤。“等一会儿人少后,我会再仔细看一下,尤其是斯诺拍摄的中共早期的照片。”《华盛顿邮报》记者瑞凯德对中新社记者说。

  一年前来京工作的瑞凯德对中国并不陌生。他说,早在1985年他就到过中国,并在香港生活了5年,但这是他第一次走进中联部。“中共的部门越来越开放,昨天我刚在中央党史研究室的发布会提问,今天又来到这里。”

  在他身后,马苏德•萨塔尔•汗挤在展板前仔细看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会见孟加拉国人民联盟主席谢赫•哈西娜时的照片。“这是今天唯一与南亚相关的图片。”他表示,这也是他最关注的一张。

  对于记者的“抱怨”,中联部发言人黄华光解释说,展览规模虽不大,但能反映中共90年历史的一个脉络。

  被挤在人群之外的俄新社记者卡申表示,今天来这里最想了解中共的政党外交在中国外交中的作用。

  “我发现中共与朝鲜劳动党之间互动较多,相比之下,与韩国政党之间交流较少。”韩国KBS电视台记者朴晋范说,他最想了解将来中共与韩国政党之间的交往。

  “无论是中国共产党,还是我本人,对从事国际新闻报道的记者都怀有特殊的感情。”中联部副部长艾平在座谈会开场白中说,从中共初期领导人瞿秋白在1920年作为记者赴俄进行报道,到上世纪30年代美国记者斯诺的《西行漫记》,新闻报道对中共和世界的相互了解起到了积极作用。

  艾平就记者关心的中共党际交往中的问题与这些外国媒体人做了面对面的交流,其中不乏尖锐问题。“艾平部长谈到的中共与其他政党的交往情况非常真实,开放,令人印象深刻。”《纽约时报》记者万墨柯表示。

  当今,中共与世界关系愈发紧密,国际社会对中共的关注度不断上升,“如果想深入了解今日中国,我想这个钥匙就是了解中国共产党,要想对今天中国的事情作深入报道,也离不开对中共活动的报道。”艾平说,“希望记者们更多地报道中共,中联部也愿意为大家的报道工作提供积极的支持和服务。”

  “我将在我负责的《今日世界》栏目中制作一个片子,将今天活动的情况告诉观众。”作为制片人的朴晋范说。(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