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入汛以来全国因灾死亡94人 南方将迎新一轮暴雨(2)

2011年06月11日 18: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6月10日,江西武宁县清江乡被淹的房屋。当日,武宁县境内普降大到暴雨,引发山洪爆发。据悉,强降雨导致部分通村道路因塌方、水淹而阻塞,低洼处民房受淹,武宁县2万2千多名用电户电力全部中断。中新社发 蒋德先 摄
6月10日,江西武宁县清江乡被淹的房屋。当日,武宁县境内普降大到暴雨,引发山洪爆发。据悉,强降雨导致部分通村道路因塌方、水淹而阻塞,低洼处民房受淹,武宁县2万2千多名用电户电力全部中断。中新社发 蒋德先 摄

  防总启防汛Ⅲ级应急响应 要求防汛抗旱两手抓

  针对当前长江中下游严峻的防汛形势,国家防总决定6月11日11时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并派出由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等同志带队的工作组赶赴湖南、江西、湖北、安徽等地,指导地方做好抗洪抢险和抗旱救灾工作。

  水利部部长陈雷要求,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从最不利的情况出发,扎实做好当前防汛抗洪的各项工作。

  一是加强水文气象分析和防汛会商。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江南、华南等地的强降雨过程,各地要高度重视,密切监视雨水情变化,滚动分析预报,提前发布预警,及时采取有力措施,牢牢把握防汛工作的主动权。

  二是加强防汛抢险救灾工作。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各地要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和预案,超前应对,强化抢险队伍、物资的准备,做好强降雨和大洪水的防范工作。

  三是加强江河湖库的科学调度。做好三峡、丹江口、陆水等水库的调度,既要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防洪减灾作用,也要尽可能调蓄雨洪资源,为抗旱夺丰收创造有利条件。

  四是加强山洪和地质灾害防御。要按照山洪灾害防御“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的要求,强化预报预警,细化和落实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的各项措施,做好危险地区群众避险转移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五是加强水库、水电站安全度汛工作。重点要对病险水库和正在进行除险加固的水库,特别是小(一)型、小(二)型水库再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保大中型水库度汛安全,确保小型水库遇标准内洪水不发生大的问题,确保水库下游群众生命安全。

  六是加强城市防洪和工矿企业的防汛和防台风工作。要针对城市防洪排涝、工矿企业防洪、沿海地区防台风等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预案,健全机制,强化责任,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七是加强应急值守。要督促各地认真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按照国家防总关于应急值守的要求,进一步强化防汛值班和领导带班,做到24小时全天候值守,及时应对各类突发的汛情、险情和灾情。

  八是加强有关地区的抗旱工作。要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各地要继续按照既定的抗旱预案,科学调度水库、塘坝、闸涵和泵站,加大引水、提水和灌溉浇地的力度,努力扩大浇灌面积,全力保障农业用水需求,确保旱区群众的饮水安全。

  相关阅读:国家防汛应急响应级别

  国家防汛应急响应级别共为四级,Ⅰ级为最高级别,Ⅳ级为最低级别。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Ⅲ级响应:(1)数省(区、市)同时发生洪涝灾害;(2)一省(区、市)发生较大洪水;(3)大江大河干流堤防出现重大险情;(4)大中型水库出现严重险情或小型水库发生垮坝;(5)数省(区、市)同时发生中度以上的干旱灾害;(6)多座大型以上城市同时发生中度干旱;(7)一座大型城市发生严重干旱。

  Ⅲ级响应行动:

  (1)国家防总秘书长主持会商,作出相应工作安排,密切监视汛情、旱情发展变化,加强防汛抗旱工作的指导,在2小时内将情况上报国务院并通报国家防总成员单位。国家防总办公室在24小时内派出工作组、专家组,指导地方防汛抗旱。

  (2)相关流域防汛指挥机构加强汛(旱)情监视,加强洪水预测预报,做好相关工程调度,派出工作组、专家组到一线协助防汛抗旱。

  (3)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具体安排防汛抗旱工作;按照权限调度水利、防洪工程;根据预案组织防汛抢险或组织抗旱,派出工作组、专家组到一线具体帮助防汛抗旱工作,并将防汛抗旱的工作情况上报当地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和国家防总。省级防汛指挥机构在省级电视台发布汛(旱)情通报;民政部门及时救助灾民。卫生部门组织医疗队赴一线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其他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工作。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歆】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