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雪域高原不会忘记——援藏队伍中的共产党员速写

2011年06月14日 09:27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自西藏和平解放以来,60年间,一批又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在雪域高原默默奉献自己的智慧、汗水、热血,甚至生命。他们为西藏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用坚实的脚印践行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宗旨。

  西藏,美丽而神秘的雪域高原。在那里,活跃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援藏队伍中的共产党员。他们怀着一颗赤诚之心,辞别妻儿老小,远离繁华都市;他们普遍承受着少为人知的身心挑战,却把这段经历视为一辈子的珍宝;他们有的带着“氧气瓶”坚持工作,有的长眠在这片挚爱的土地。孔繁森、冯军、陈金水、陈刚毅、任国庆、许晓珠……

  无悔选择

  2010年初夏的一个清晨,北京第六批63名援藏干部齐聚首都机场。他们当中,有的刚当上父亲,还没来得及看清孩子稚嫩的面孔;有的妻子卧病在床,还没来得及尽丈夫的责任……

  舍小家,顾大家,是援藏干部们共同的选择。

  20多年前,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冯军进藏时,身患糖尿病。不少人建议他向组织上反映一下自己的困难,特别是身体情况。冯军却说:“我本身是做青年工作的,经常教育青年人要到艰苦的地方工作,如果这时我打退堂鼓,那我会给全团的干部留下一个什么印象?贪图安逸?逃避困难?外界和组织又会怎么看我们?”

  这位优秀组工干部进藏几个月,体重就由140多斤下降到不足110斤,经常头昏脑涨,四肢无力,要靠吸氧来恢复体力。但冯军在藏两年间,每天工作都排得满满的,为西藏的党建和组织人事工作倾注了全部心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第五批援藏党员中有26名女同志,其中在阿里的就有7名。“作为母亲,对孩子的牵挂和愧疚常常让我从梦中醒来。”这是援藏党员刘萱的心声。2004年,撇下小学刚毕业的儿子,刘萱成为第四批援藏干部中的一员。3年期满后,她又主动申请继续援藏3年。刘萱说,在藏6年,失去甚多。最不愿失去的,无疑是与儿子的亲近。

  “既然来援藏,就知责任大,你不援藏我不援藏,谁建设咱祖国,谁来建设家?”这首改编自《说句心里话》的援藏之歌在不少援藏党员中流传,在他们心中,党和人民的需要永远是第一位的。

  牢记使命

  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高寒缺氧。援藏党员们用自己掷地有声的行动叫响了“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降标准,朴朴实实做儿女,认认真真干工作”的口号。

  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那曲地区双湖特别区,含氧量仅为内地的1/3,被称为“人类生命极限试验场”。中石油援藏干部、双湖特别区委副书记郑斌到任不久就冒着生命危险走遍了双湖的7个乡镇和31个建制村,摸清了辖区的情况。

  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标准更高。陈金水把半生精力都奉献给西藏。在他带领下,全球海拔最高的气象站安多气象站拔地而起。唐古拉山巅掠过的风雪,是气象观测员生命的大敌。“一到冬天,就会觉得胸闷、气急,常常与死神擦肩。”而陈金水在这里一干就是16年,他连续值班188个,每班昼夜观测4次,记录数据数万个,无一差错,成为西藏第一个获得“百班无错情”称号的观测员。

  角笼坝大桥是交通部重点援藏项目,千斤重担压在援藏干部陈刚毅身上。他赶编招标文件,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当癌症病魔突然向这个荆楚汉子袭来的时候,他以健康、乐观的心态迎接挑战,用独创的“工作疗法”配合治疗。在10个月内的7次化疗期间,陈刚毅先后连续4次进藏工作。

  援藏党员们共同构成了雪山一样高耸的“孔繁森群体”。不少农牧民群众说:“在西藏,像孔繁森那样的好干部有很多。”这是群众对援藏党员干部的牺牲精神最简短,也是最珍贵的褒奖。

  倾情民生

  为打通墨脱和外界的联系,分管公路建设的许晓珠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徒步14次进出墨脱,风餐露宿百余天,行程5000多公里,走遍了墨脱县的8个乡(镇)58个建制村中的48个。

  西藏80%以上的人口在农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牧区、难点也在农牧区。中央要求,援藏的项目和资金要向基层和农牧民倾斜,把突出改善农牧区生产条件,改善农牧民生活作为援藏工作的重点。多年来,援藏的党员干部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地践行着中央的要求,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百万各族农牧民心中。

  在广东第六批援藏工作队3年规划的11.73亿元的总投资中,投向农牧区和农牧民的资金占70%以上。这些资金将用于建设22个小康示范村和一批安居工程,力争使林芝成为西藏首个率先完成“安居工程”全覆盖的地区。

  古城昌都县的一些乡镇小学设施很差,天津援藏干部筹集120万元,建起了寄宿制俄洛镇约美村完小和沙贡乡温达教学点。新建的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干净整洁的学生宿舍。

  安装山南地区电视转播台铁塔时,曾在藏工作了21年的援藏党员任国庆每天都要山上山下奔波十几趟,常常感到喘不过气来,胸闷得痛苦不堪。终于,山南先后建成了西藏第一个地区人民广播电台和第一个地区电视台。这两项成果,均被列为西藏改革开放20年重大成就。

  “我们热爱西藏这片土地,更热爱淳朴的藏族人民。”援藏党员已自觉把自己的人生和西藏的稳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曾多次动情地说,援藏党员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无怨无悔,默默奉献,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降标准,为西藏发展进步付出了许多辛劳和牺牲,赢得了受援地区干部群众由衷的拥戴和称赞。

  放眼如今西藏,一个又一个援藏工程促进着西藏的发展,一串又一串援藏干部的足迹丰富着西藏团结奋斗的历史,一座又一座不朽丰碑矗立在各族人民心中!

  雪域高原不会忘记,西藏人民不会忘记!(记者 张帆 扎西 韩俊杰)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