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步枪马刀铭刻烽火记忆

2011年06月17日 16:03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步枪马刀铭刻烽火记忆
长枪、大刀成为黑铁山抗日武装建立之初与日军殊死奋战的见证。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海拔255米的黑铁山,位于淄博市高新区卫固镇,东侧是现代化的金岭铁矿,西坡则矗立着徐向前元帅题词的“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历史与现实在此地交织。

  1937年12月26日爆发的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就发生在离这块纪念碑几百米远处的太平村。如今,村庄依在,不少人家在这里建起了“红色”饭庄,远近闻名。而那段烽火硝烟的记忆,也已深深镌刻在了这片土地上。

  共产党员

  长山中学当教员

  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的发生,与当时位于长山县城东南角的长山中学密不可分。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已不记得长山县。长山县前身是武强县,始建于公元598年,因境内西南长白山而更名为长山县,当时长山县辖域主要包括今周村区大部、邹平县东部以及东南部、张店区西部以及桓台县、高青县部分村镇,1956年长山县撤销。

  据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馆长王之谦介绍,长山中学是全日制初级中学,在当时的鲁中、鲁北地区是最有名的学府之一,方圆百里的学生都慕名求学。

  其校长马耀南是当地有名的人士,从天津北洋大学毕业,在社会上较有威望。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马耀南就决心组织学生抗日。他的爱国热情引起了中共山东省委的高度重视,后来就初步确定以长山中学为基地,组织抗日武装力量。

  随后,中共山东省委陆续派出共产党员姚仲明,红军团长廖容标和共产党员赵明新以教员身份到长山中学开展工作,组成了直属省委领导的长山中学党小组。在马耀南大力支持下,抗日力量逐渐壮大。

  当时,他们成立了以唤起民众抗日为主要斗争形式的“教学研究会”,开办了以“民众夜校”为掩护的“抗日游击训练班”。很快,邹平、长山、桓台等周边地区的抗日志士都汇集到了长山中学。

  起义时

  只有三支步枪

  1937年12月24日,日军渡过黄河向南推进,并派出飞机轰炸了长山县城。黑铁山起义纪念馆馆长王之谦告诉记者:“当时社会各界群情激奋,事态的发展为起义创造了条件。”

  鉴于时机已经成熟,姚仲明,廖容标召集了党小组会议,决定停办学校,立即发动武装起义。

  在选择起义地点上,他们选择了距离长山县城30公里外的黑铁山。

  当年12月26日晚上,姚仲明、廖容标带领长山中学60多名师生,步行30公里赶到黑铁山脚下,与先期到达的赵明新等人会合。

  如今,在太平村,很多老人都还记得当年在村内小学起义的场景。王之谦说,当时100多人举着3把步枪、8把马刀,在此宣誓成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廖容标任司令员,姚仲明任政治委员,赵明新任政治部主任。

  如今,在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还有一把当时起义时所用的马刀。记者在纪念馆的起义名单上看到,参加起义的还有3名女学生,王之谦告诉记者,正是她们缝制了“五军”的军旗。

  此后几天,马耀南带着筹备的粮款和枪支弹药,赶到了黑铁山。起义指挥部决定成立第五军临时行动委员会,马耀南任主任,姚仲明任副主任,廖容标、赵明新为委员会成员。

  土炮轰沉日军汽艇

  由于起义时武器极其短缺,1938年1月8日,有着“菩萨将军”之称的廖容标率领着30余名游击队员,夜行军30公里赶到了长山县城,之后攀梯翻过城墙,夜袭了汉奸“维持会”,俘虏30余名,并缴获了17支步枪。

  更为传奇的战斗发生在了当年1月19日。当时第五军接到情报,小清河上每天都有日军的汽艇来往运送物资。第五军司令部经过认真研究,认为适合打伏击,决定由廖容标和姚仲明带40多名战士去袭击鬼子的汽艇。

  1月19日,他们将设伏地点选择在了陶塘口,同时有船工主动将船捐献出来,拦住河面,以防鬼子的汽艇遭袭后逃窜。

  一切准备就绪,不久远处传来马达声,一艘鬼子的汽艇很快进入了伏击圈。随着廖容标大喊一声:“打!”顿时枪声大作,船舱内的鬼子一面还击一面将汽艇倒退几米,想原路逃走。这时有游击队员将一枚手榴弹扔进了鬼子汽艇的船舱里,炸毁了发动机。

  由于步枪性能太差,打不穿船舱,游击队员们就调来两门土炮,随着“轰隆”的巨响声,鬼子的汽艇最终被炸沉。

  “夜袭长山城”、“伏击小清河”以及此后的“血战白云山”,给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当头一棒,大长了我抗日军民的志气。

  黑铁山走出了70多位

  将军或高级干部

  到了1938年2月底,第五军已经扩编为30个中队,人员达到了3000余人。

  3月份,为了扩大抗日游击区域,增强抗日部队的回旋余地,第五军兵分两路征战胶济铁路南北。其中南线部队由廖容标、姚仲明率领,开辟了淄川、博山、益都、莱芜丘陵山区抗日根据地。4月中旬,与省委领导的徂徕山起义部队会师于淄川。

  北线部队则由马耀南、赵明新率领征战于清河平原。到了当年6月份,第五军已经发展为6000余人的抗日劲旅。

  期间,廖容标、姚仲明奉省委调令,率两个团主力编入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其余部队编入第三支队。

  黑铁山起义部队几经征战,涌现出了大量英雄人物。在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记者就看到了70多位将军或高级干部的名录。时至今日,仍令人敬怀不已。(记者 孙珂)

  地标名片

  名称: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

  刻度:北纬36°50′39.61″

  东经118°09′16.55″

  位置:淄博市高新区卫固镇太平村东临

  特别鸣谢 中共淄博市委党史委 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

  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上演的一部威武雄壮的抗战历史剧,是山东抗战史上三大武装起义之一。在驱逐日寇后,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部队又投入人民解放战争,几经征战南北,到建国前夕,部队先后整编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40军、33军、28军、26军、22军。

  - 历史意义

  原名杨国富,安徽省霍邱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营长、团长,红一方面军第12团团长,渤海军区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43军副军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山东省第五届政协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江西省赣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过红军长征,曾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4旅旅长兼泰山军区司令员、山东军区第4师师长、安徽省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原名姚梦龄,山东省东阿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济南市委第一副书记兼市长,驻缅甸、印尼大使,文化部副部长,对外文委副主任等职。

  - 人物见证

  原名赵杏村,山东省乐陵县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清河特委委员、宣传部长,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苏南区党委委员、组织部长,中科院华东分院党委书记、院长等职。

  姚仲明(1914-1999)

  赵明新(1914-1967)

  杨国夫(1905-1982)

  廖容标(1912-1979)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