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百余中外专家倡导绿色经济 开创荒漠化治理新路子

2011年06月18日 00: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北京6月17日电 (记者 丰冰)在第十七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到来之际,由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等主办的“2011’荒漠化国际论坛”,17日在北京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隆重举行,百余中外专家就荒漠化的成因与现状,林业、草原、农业的荒漠化影响,生态农业的改进与突破等进行了充分交流与探讨;极力倡导发展绿色经济,开创荒漠化治理的新路子。

  据介绍,荒漠化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目前全球荒漠化面积达38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世界有110多个国家、10多亿人口正遭受土地荒漠化的威胁,每年因土地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逾420亿美元。中国成为全球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危害人口最多、危害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化等危害,危及到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98个县,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影响。加速荒漠化治理,着力防沙治沙,恢复生态面貌,改善环境质量,已成为当前中国刻不容缓的巨大工程。

  在此次论坛上,专门从事青藏高原环境研究的原甘肃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政协副主席洛桑•灵智多杰做了题为《绿色经济是高原优质生态环境的保证》的发言,受到了与会者的肯定与赞赏。他指出,在中国北方和西部治理草原荒漠化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剖析了中国高原地区,防治荒漠化的现状和发展高原绿色经济,开创生态环境新局面的高度见解。还就沙区治理和扶贫工作,阐述了政策与实践的统一。

  荒漠化国际论坛秘书长孙健宝致辞指出,治理荒漠化须启动新的机制。以往的只求投入不求产出,是不可能继续的。治理荒漠只有启动民间资本和民间力量,才能达到治理荒漠化的产业化,社会化。他进一步强调,今后要不断地深化开展国际合作、聚合资源、推广防沙治沙经验,构建起防治荒漠化、发展产业化战略的新体系。

  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剑鸿说,本次论坛具有国际化、务实化、权威性的特点。是一次参会代表与企业精英的高层对话,也是展示治理荒漠化探索和理论与实践对接的高级平台。他希望借此“荒漠化国际论坛”,起到深化国际合作,推广成功经验的作用。他号召一切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和参与荒漠化治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中来。

  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副理事长杜连宝现场宣读了以《建和谐小康,还绿洲大美》为主题的《2011’荒漠化国际论坛倡议书》。该倡议书强调,尽管中国荒漠化的态势非常严重,但荒漠化依然是可以治理的。在防沙、治沙、管沙和用沙的基础上,可以产生出巨大的财富。比如在非农业项目中的太阳能、风能等的开发利用,社会与经济效益潜力巨大。呼吁荒漠化的治理必须动员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真正做到运作市场化,发展产业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研究部部长余斌、台湾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李国瑞、国际知名土壤盐碱化治理专家J.D. Oster、国际水资源管理研究所(IWMI)东南亚和中亚部主任Andrew Duncan Noble等国内相关部门的部分官员、治沙机构的代表和荒漠化治理的部分国内外专家学者、多年来支持荒漠化治理的国内外企业家、知名人士和华人华侨、海外团体等近百人出席了当天的论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翔】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