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雨水“漫城”,呼唤“慢城”

2011年06月21日 09:28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几日部分地区雨水增多,一些城市被浸泡的消息不时见诸报端。十天三轮强降雨袭鄂,武汉城区积水交通几近瘫痪;儋州市区突降暴雨,多条主干道被淹……城市排水系统不堪一击,一座座“现代化城市”被暴雨打成“漫城”。每年这个季节,类似的事件几乎都会发生。

  由此,笔者不禁想起“慢城”的理念。这里的“慢城”,是指“深切地致力于保护与维持纯净的自然环境、大力倡导与推行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技术、热情接待外来客人、鼓励积极参与公共活动”,构建人与自然、城市的和谐格调,敬仰自然规律,注重返璞归真,注重精神内涵,以及温情脉脉的城市文化。城市发展,要更充分地考虑宜居氛围、人情味,要让城市的主体生活和谐、方便,住得舒心,活得愉快。这样的城市,就算没有华美的外在,但因城市和人之间的情感默契,人们的幸福指数也会很高。

  尽管“慢”的理念受人称道和推崇,然而落实得却不是很好。现在很多城市发展,更注重打造耀眼的形象名片,更注重“快城”观念,大干快上,大力营造现代化的形象工程。最典型的就是全国200多个地级市,有183个正在规划建设“国际大都市”。中国首份《摩天城市竞争力统计报告》显示,当前中国正在建设的摩天大楼总数超过200座,相当于美国同类摩天大楼的总数。5年后,中国的摩天大楼数量将超过800座,达到现今美国总数的4倍。

  “快城”能在短时期内改善城市形象,可因为过分追求表面形象,许多城市对基础设施的投入非常低。用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相关人士的话来说就是,“目前,部分城市的规划体制、队伍、理念等,还带有严重的计划经济色彩,普遍表现为重生产、轻生活,重收益、轻环境,重短期、轻长期,重地面、轻地下,遇到灾害就束手无策”。原来苦心经营的“快城”、“现代化家园”如此头重脚轻根底浅,所谓的“快”便成了“害”。

  这种“快”会加剧城市的精神拥挤化和精神粗糙化,人的价值、权益被忽略,人们无法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这种精神损伤远比成为“漫城”更让人担心。与其追求“快”,不如多落实一些朴素的“慢城”理念:少一些急功近利的“政绩冲动”,多一些放眼未来、科学和谐的规划意识;少来些涂脂抹粉,多打牢基础设施等根基;楼可以不高,但要让市民和群众生活更便利,精神更幸福。耿银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