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科学与信仰交汇在一起:记两院院士中的共产党员

2011年06月23日 09:15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吴爷爷说,甜甜,不要怕,咱们一起和病魔斗一斗,相信会有办法的。”转述6年多前吴孟超院士对自己说过的这句话,王甜甜,这位湖北随州的普通女孩,至今仍语带哽咽——是“吴爷爷”多次组织专家会诊让她免于价格昂贵的肝移植,是“吴爷爷”亲自为她主刀完成了超高难度的肝脏肿瘤切除,让一度身陷绝境的她起死回生……

  一个承诺,一生践行

  王甜甜只是吴孟超院士1.4万个手术患者中的一位,尽管已经年届九旬,这位“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仍然坚守在临床一线,仅2010年就主刀手术多达190台。几十年从未懈怠,吴孟超院士说:“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是我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从医时作出的承诺,我将用我的一生履行这个承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拥有这样的头衔,意味着在各自的领域中早已卓然成家。他们中的很多人,也都像吴孟超院士那样,不仅是科学家,同时也是普通却不平凡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常常问自己,如果不是选择了跟党走,我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呢?我可能会有技术,也可能会有钱、有地位,但是无法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含义有多么深,共产党员的分量有多么重。”吴孟超院士这样说。或许,更多人会津津乐道他和他的团队是如何将中国肝胆外科手术水平提升到世界先进行列、如何在肝癌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一项项突破性成果,但老人身边的同事,却每每被他所做的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所感动——每次面对病人,他都带着微笑,冬天查房总是先把自己的手焐热后才触摸病人的身体;他常用额头来试病人的体温,还会给病人盖好被子,摆好病人的鞋……此时,他们总会记起老人说过的一句话——“医学,不仅是自然科学,更是人文科学。”

  “正午太阳照得人眼花,年轻人都躲在树荫下。可他戴着一顶草帽,从一大早就在田里查看麦苗,蹲下、起来,换个地方再蹲下、起来……整整一上午三四个小时就这样重复做蹲起运动。”这是人们眼中的李振声院士。当年,目睹西北小麦条锈病大流行给农民造成的巨大损失,他开始了小麦遗传育种改良的研究,一干就是50年……

  怀抱理想,脚踏实地,这正是两院院士中众多共产党员人格魅力之所在。

  有智慧,因为懂得大道理

  “一个有智慧的人,是懂得大道理的人,是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的人,因而也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也因为他懂得大道理,‘事理看破胆气壮’,他也一定勇于改革创新,不怕艰难挫折。他不会贪图安逸,更不会去同流合污,他懂得:‘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已故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曾这样说,而他的故事在今天的中国已是家喻户晓。

  成为共产党员,让几代中国科学家为自身的科学理想与人生信仰找到了交汇点,主动担当起为国为民拼搏奋斗的重任。

  孙家栋院士当年是钱学森先生亲自“点将”参与中国卫星研制的年轻科学家。从那以后,“卫星”一直是他心中的牵挂,他一直记着一位老华侨对他说的话:“中国卫星能打多高,我们中国人的头就能抬多高。”2010年,光是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孙家栋就跑了17次。这位82岁的科学家每年要经历怎样的奔波?没人统计过。但老伴给他买的布鞋,一年总要磨破好几双。

  孙家栋院士早已取得了足以自豪的成绩——在我国自主研发的100多颗卫星中,由他担任技术负责人的就有近40颗。对普通人来说,越是功成名就,越容易患得患失。但孙家栋院士却在古稀之年选择再度接受挑战,出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因为,他深知这一工程对中国人的意义。当嫦娥一号成功绕月,人们记住了这位当年最年轻的“两弹一星”元勋默默流下的激动泪水,更记住了他掷地有声的话:“只要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人生价值,在祖国需要中体现

  “只有把个人发展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的知识价值、人生价值才会有很好的体现。”吴孟超院士说。

  是的,“国家需要”重于泰山。身为共产党员,更是义不容辞。

  为了国家的需要,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主动转变研究方向,几乎成了老一代科学家中的常态。

  从学习土木工程到研究化学工业,再到受命组织催化剂研制攻关,闵恩泽院士的转型可谓剧烈。最终,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外援断绝,全国航空汽油催化剂库存仅能维持一年的情况下,闵恩泽院士从“零”起步,利用有限的国外资料,经历无数次失败,终于获得成功,使中国成为少数几个能生产各种炼油催化剂的国家之一……

  徐光宪院士同样经历了从量子化学到配位化学,再到核燃料化学,直到稀土化学的四次研究方向的转变。他所创建的串级萃取理论,大大提高了中国稀土工业的竞争力,使中国一跃成为稀土应用的强国……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对科学家来说,研究方向的每一次“转型”,无疑都是一次痛苦的抉择。但是,在为祖国需要而勇往直前的过程中,两院院士中的共产党员们,一次次以其开拓性的研究,铸就了他们在科学探索领域的辉煌,也书写着一位位共产党员的时代之歌。(本报记者 齐 芳 邢宇皓)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