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连续强降雨考验中国大城市 部分管理部门被动应对

2011年06月24日 20:3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在北京和你一起看海。”中国网民用改编的流行歌曲,形容6月23日北京暴雨后的场景。

  “北京市大部分地区以大雨为主,其中中心城区部分地区、海淀大部、丰台大部、石景山大部出现暴雨级别的降水。”北京市气象台总工程师孙继松23日说。据北京市气象台台长乔林介绍,这场暴雨中降水量最大的石景山模式口地区,截至22时降水量达192.6毫米,仅16时至17时的雨量就高达128.9毫米。

  由于与每天的交通晚高峰重叠,这场事实上已经被预报出来的强降水给中国的首都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一些路段被积水淹没,导致交通中断,造成了地面交通的大拥堵。“你是几点到家的?”在6月23日,这句话代替了广为流传的“吃了吗”成为不少北京市民雨后的问候语。“从中心城区的东直门桥到建国门桥,大约4公里的路开车走了80分钟。”市民曹女士甚至形容,长安街上汽车的速度“每小时10米”。

  本应是最快捷的地铁在暴雨中也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影响。北京市民彭女士说,平时她下班回家时乘坐地铁不过18分钟的路程,23日却用了40多分钟。“地铁走走停停,站台上全是焦急等车的人。”部分地铁站进出站口的楼梯变成“小瀑布”。

  在中心城区长椿街的公交车站,200多人冒雨排起了三四十米的长队。因为公交车被堵在路上,有焦急的乘客到路中间拦车,只要有车在路边停下,马上就会有人围上去询问是否可以搭便车。

  彭女士告诉记者,从石景山玉泉路向西,所有的公交车站都挤满了等车的人群。几个女孩一边等车一边打电话向家人报告自己目前的情况,说着说着就哭起来。还有些人索性在雨中步行回家。

  积水带来的交通拥堵持续到24日凌晨。北京交通广播电台的主持人吴勇说,他们的路况信息节目一直持续到24日4时,所有道路才基本恢复畅通。

  北京市有关部门23日晚介绍,这场从当天16时开始影响北京城区的强降水造成部分立交桥下或重点道路出现积滞水现象,个别道路交通中断,地铁13号线、亦庄线、1号线等三条地铁线维持区间运行,地面76条公交线路受到影响,其中34条运营线路无法正常行驶。首都机场航班起降受到影响,出现航班延误或取消。截至23日21时,延误滞留1小时以上航班93架次,进出港合计取消144架次。

  “威尼斯几百年才完成的事,武汉几天就做到了。”6月18日,中国中部的大城市武汉遭受强降雨,被网民与意大利著名水城相提并论。而在6月23日北京暴雨后,网民在这句话后面又续上“武汉几天做到的事,北京两小时就做到了”。

  连日来,中国部分城市遭遇强降雨袭击,多个城市都因排水不畅出现了大面积的滞水。武汉、杭州等城市,交通几近瘫痪;上海地铁车站倒灌,乘车需打伞。连续的强降水天气,成为对中国一些大城市公共设施、政府意识的考验。但从民众的普遍反应来看,在这场考试中一些部门、一些方面的得分并不高。

  “应急还是‘急应’?”专家与公众的观点不谋而合。在6月22日,北京市气象部门就发布了预警,并在23日下午先后发布了雷电预警和暴雨预警信号。“为什么不能采取类似错时上下班的办法,把交通的晚高峰化解一部分呢?”北京市民彭建宇说。

  地铁13号线知春路站,广播喇叭里广播“接到上级指示,本次列车终点站就是知春路站”,很多乘客抱怨“哪来的上级,怎么一下雨就出来个上级”。网络上关于北京地铁停运的各种消息满天飞,不少网民质疑:“到底该听谁的?”

  “城市功能越来越强大,人员越来越多,使得城市在突发性的重大自然灾害面前越来越脆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副主任杨宏山说,“抛开城市硬件设施,在各地暴雨中体现出了一些部门对预警信息判断不准确,‘神经系统’不够敏感,采取措施不到位。”

  中国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暴雨暴露出国内大型城市在公共交通、城市设施管理等方面的漏洞很大,一些公共管理部门表现出了被动应对的状态。

  “下雨是常规的事情,严格说来并不是突发事件。”竹立家认为,虽然各地公共管理部门都制定了相应的预案,但应该认识到,预案只是程序性的东西,遇到紧急情况时,管理部门需要灵活机动地处理,而不能按部就班套用预案。

  专家指出,中国的大城市建设应理性“降温”。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毛其智认为,连续的强降水考验,也暴露出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大城市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城市过大、城市中心集中的功能太多,人口建筑密度太高,一旦遇到极端情况,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就会比较大”。(记者卢国强 李志勇)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