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红歌成当前最受关注文化热潮 神州大地无处不飞歌

2011年07月01日 15:33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火红的镰刀锤头旗帜辉映下,举国上下铺天盖地滚动一派红歌潮。这是革命历史的回音,是时代洪流的交响,是中华腾飞的龙吟,是幸福中国的凤鸣。

  从《国际歌》到《过雪山草地》,从《绣金匾》到《春天的故事》……一代又一代涌现的红歌,以深刻的革命性、群众性,以极强的生动性、感染力,艺术地记录和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征程。这些优秀歌曲久经历史检验,早已化作了广大军民的血肉和筋骨。

  伟大的事业铸造了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凝结成伟大的艺术。今天,红歌潮的兴起,不是什么奇怪的现象,而是广大军民真情实感的自发流露,是我国步入科学发展新航程的时代产物。

  重温红歌,追忆历史;传唱红歌,催生动力。我们的灵魂因重温红歌而更加纯净,我们的精神因传唱红歌而益发振奋!

  中国,中国,动人的红歌永不落! ——编 者

  飘扬了90年的红歌,到了2011年就像一朵火烧云,染红了中国音乐的天空。

  随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活动的逐渐升温,原本只是重庆、江西等省市“文化名片”的红歌,以燎原之势成为当前最受关注的文化热潮。

  “红歌为什么这样红”“红歌还能红多久”“红歌红了什么”……人们在倾听中走近了红歌,感悟着红歌,继而爱上了红歌,唱响了红歌。

  红歌,对历史刻骨铭心的追忆

  这个夏天,红歌的全线飙红在网上可窥一斑。输入关键词,0.016秒就找出197000条相关新闻。

  ——自6月2日开始,中央电视台开始录制10集电视文艺专题片《红歌90年》,并将在“七一”前后连播10天。江西卫视今年的“中国红歌会”打出了“火红一夏惊艳中国”的口号,甚至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开设了海外分唱区。湖南卫视更是打造“红色青春季”,多档歌曲类节目都将高唱红歌。

  ——《广州日报》推出“红歌飞扬”系列报道,《扬子晚报》开辟“红歌溯源”专栏,本报记者在“红色足迹万里行”大型采访活动中,还自创一首红歌,名为《红色的坚守》。

  ——剧场里有专业演员在唱,电视选秀节目有选手在唱,单位联欢活动有职工在唱,公园里有大爷大妈在唱。

  ……

  神州大地,无处不飞歌。

  “红歌的红,是生来就有的,是刻在骨头里的。”老艺术家阎肃始终认为,红歌的走红既是风云际会,也是历史的必然。

  “人们在红歌中可以找到坚定不移的信念,找到热爱祖国的情怀,找到开拓创新的激情,是一种精神回归和人间大爱。人们需要它,因此呼唤它,弘扬它。”正因如此,这个一向对选秀节目“敬而远之”的词坛大家,连续6年担任江西卫视“红歌会”的评委,与滕矢初、牟玄甫一起被观众们称为“三驾马车”。

  无需赘述,90年来,人们百唱不厌的红歌,早已成为光荣传统的留声机和金色年华的主题曲。

  在战争年代,红歌洋溢革命情怀,《团结就是力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如战鼓催征;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红歌凝聚爱国情怀,《歌唱祖国》《我的祖国》《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如春雨润物无声;在改革开放时期,红歌注入了审美情怀,《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如诗如画描绘伟大时代。

  时光荏苒,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对真善美愈加渴望。红歌如一声有力的号角吹开层层迷雾,让人们找回了来时的路。

  这些无可取代的特质,正是红歌与人民群众紧紧相拥的重要内因。

  红歌交响曲,军歌最嘹亮

  在中国红歌会的贴吧里,重点推荐的159首红歌长长地列了好几页,而其中近一半都是军旅歌曲。

  军歌红歌,如影随形。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著名歌唱家李双江的解释是:“红歌以前就叫做‘革命歌曲’,而军歌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

  翻开由李双江主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音乐史》,可以看到一首首军歌用特殊的音符,为90年波澜壮阔写下一本特殊记录。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八一大天亮/百姓早起床/昨夜晚机关枪响它是为哪桩/原来是共产党武装起义/原来是红带兵解决国民党”。一首《八一起义歌》,用质朴的歌词记录下惊天动地的壮举,成为军歌的肇始之作。

  之后,军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敌人后方去》《游击队歌》《团结就是力量》《延安颂》等军歌,成为中国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奋勇前进的冲锋号;《我是一个兵》《我爱祖国的蓝天》《打靶归来》《学习雷锋好榜样》等军歌,在新中国成立后人人传唱;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军歌伴随着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步伐,获得了空前的蓬勃发展,《军港之夜》《血染的风采》《说句心里话》《军人道德组歌》以及各种战斗精神歌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歌曲等,辐射影响了整个社会。

  “当然,军歌的‘红’,绝不仅仅因为它的革命性。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没有哪一首军歌不是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歌颂人民军队、歌颂祖国和家乡的真情真意之作;没有哪一首军歌不是与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强盛紧密相连,与中国人的命运和尊严紧密相连。这些歌,让人一听就心动,一唱就振奋!”李双江说。

  一首首红歌组成的交响曲里,军歌最嘹亮。红歌见证了军歌茁壮成长的光辉历程,军歌映射着红歌永远不落的精神光芒。

  军队,是红歌创作的大基地

  “我这辈子听红歌、唱红歌、写红歌,是红歌伴随我成长的。”著名军旅诗人、词作家石祥对记者说这番话时,神情特别激动。

  这位老文艺战士完全有资格这样说。从1964年调入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专业从事歌词创作以来,他笔下诞生的《八一军旗高高飘扬》《老房东查铺》《祖国一片新面貌》《十五的月亮》《望星空》《八荣八耻人人须知》《永远的丰碑》等一大批优秀作品,被无数人珍藏在最柔软的心尖上。

  其实,军队就是红歌创作的基地,军人就是传唱红歌的铁杆粉丝,他们对红歌的感情,毋论岁月更迭、沧海桑田,无关流行与时尚。

  在自己的80寿辰,老艺术家阎肃定下一个新的人生目标——“如果活到100岁,我要再写红歌20年!”

  军旅艺术家的红歌情结,就是这样浓得难以化开。

  在遍及全国的各类红歌创作、演出活动中,军队文艺工作者再次成为主力军。6月29日晚在人民大会堂精彩亮相的文艺晚会《我们的旗帜》演出,集结了50多位军旅艺术家倾情献艺。第二炮兵文工团歌唱家李丹阳为了参加庆祝建党90周年北京市最大的群众歌咏活动——“我爱我唱”,推掉了早已确定的商演。武警文工团青年演员刘子祺自筹资金举办革命圣地巡回演唱,用歌声追寻党的足迹……他们的主动作为,汇成了红歌最美的乐章。

  在基层军营,红歌更是早已长成了参天大树。从北国到南疆,从大漠到海岛,东西南北中的军营里,处处都回响着红歌的旋律,传承着红歌的基因。

  北京军区有个“百首红歌连”,官兵“人人会唱红色歌曲、个个都有百首经典”。连队编辑的《唱响红歌100首》,从过去的手抄本、油印本,到今天的相纸打印版,已经累积了厚厚的一大本。

  在北京卫戍区仪仗大队,“饭前一支红歌,课前一支红歌,会前一支红歌,训练间隙一支红歌,晚点名时一支红歌”制度已坚持了50多年。去年赴墨西哥参加该国独立200周年庆典阅兵期间,仪仗大队官兵高唱一曲《正步人生》,让他国仪仗兵鼓掌叫好。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