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巷子里的“女儿国”——拉萨仓姑寺

2011年07月03日 13: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拉萨7月3日电 题:巷子里的“女儿国”——拉萨仓姑寺

  中新社记者 王荣 丁多

  在大昭寺东南方向的小巷子里,“藏”着拉萨老城区中唯一的一座尼姑寺。寺门不太显眼,也在游客当中鲜为人知。但是对拉萨当地及藏区的民众们来说,到此朝圣已经成为了他们宗教生活中的一部分。

  仓姑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史书记载,公元7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这里的自然岩洞中闭关修行,祈愿消除拉萨河水泛滥成灾的险情,该寺由此修行洞而得名。公元12世纪,神医杰瓦崩在此修行洞中闭关修行。公元15世纪,宗喀巴的得意弟子古觉多旦初建仓姑寺,公元20世纪,帕崩卡和第90甘丹赤巴强巴曲扎大规模扩建,逐步形成现在的规模,该寺在藏传佛教界享有较高的声望。

  现在的仓姑寺已经不同往日。10多年前,寺院在院门口分别开了一个茶馆和一个小商店,它们支撑着寺里的一部分开销。虽然门脸不大,但却门庭若市,记者在茶馆与一位80岁的藏族奶奶聊天,她说每天都会坐30分钟的公共汽车来这里朝拜,然后到茶馆喝茶用午餐。

  从茶馆出来,转身进到寺院。阿尼拉们高声诵经的声音从大殿传来,朗朗上韵,铿锵悦耳中带着些许柔美。尽管寺院有茶馆和商店,但学经修佛仍是阿尼拉们的主业。在大殿门口,1968年出生在山南,18岁出家的朗吉告诉记者,她们每天早上8时到下午5时都要在大殿打坐念经,中间休息3次,每次5至10分钟。朗吉今年3月份来到仓姑寺,此前一直在家乡的寺院修行。她现在负责寺里的卫生、看护和制作供品。

  现在仓姑寺的阿尼拉们大部分是从山南、林芝、达孜等地慕名前来学法。谈话间正赶上休息,记者走进大殿,在这里遇到了来自达孜的次尼。她今年37岁,初中文化,16岁在家自学佛经,20多岁来到拉萨。据她介绍,现在寺里给每位阿尼拉每月400元人民币,但拉萨的物价比较高,所以她更多的还是靠家里资助,每月家人都会给她寄些酥油和生活必需品。寺院给她提供的僧舍,“是免费的,就在寺院的旁边”。

  一位热情的阿尼拉走过来加入记者的谈话,她叫彬彬,40岁左右,家就在拉萨。彬彬17岁出家,在这里呆了20多年。据她介绍,这里的阿尼拉最高学历是本科,大部分是中学毕业。她们的工作由住持按学佛的等级划分,刚刚进入寺院或程度低一些的阿尼拉负责寺院的茶馆及商店服务、打扫卫生和看护寺院工作。每年都安排考试,根据考试成绩轮换岗位。

  清脆的摇铃声响起,“休息时间结束了,我们又要开始念经了”,彬彬轻声说道。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唐伟杰】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