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地方水利建设资金过度分散 管理“千疮百孔”

2011年07月03日 14:46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媒体称地方水利建设资金过度分散出现重复建设

  突如其来的旱涝急转,正在持续加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也在检验当前大规模水利建设成效和政策细节。去年以来,尤其今年“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出台后,包括江西在内的全国各地,进入了农村费税改革以来最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期,有效地缓解了当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状况。

  6月份以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江西抗洪一线调查发现,与缺乏投入地区相比,新建水利设施基本上都发挥了重要的抗灾避险功能。但一些水利建设布局需要进一步优化,在流域治理和水利投入上应当优先安排低洼地区、山区多雨水地区等,后期一些水利设施的建设投入也要加强,尽量杜绝“添油战术”。

  与此同时,本刊记者调查了解到,中央和省级的巨大投入也对基层政府和水利部门形成了不小压力,并将水利工作中的一些问题直接暴露出来:上级投入多,项目多,基层政府配套也要多,一些地方为了减缓压力,争取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积极性不高;水利建设资金过度分散在各个部门,出现重复建设情况。为此,受访的基层政府干部和农民建议,中央层面应该调整省级土地出让金的提取和调配使用,让农业地区获得充足的资金配套。

  一样水情、两种灾情

  江西省水利厅统计,2010年冬至2011年春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投入创下历史新高,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共计111.76亿元。其中,江西2010年共获得中央水利建设资金47.4亿元,获得中央预拨江西省2011年中央水利资金10.85亿元,累计总额创历史之最。同时,江西省级财政投入水利建设达27.11亿元,比上年度增长121%。目前,江西省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上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众多新修建的水利设施开始接受洪灾考验。

  江西修水县白岭镇和大桥镇各有一条过境河流,贯穿白岭镇的河叫桃树河,大桥镇的河叫渎水河。6月10日,修水县遭遇罕见特大暴雨的袭击,导致山洪暴发,修水县白岭镇灾情严重。而与其一山之隔的大桥镇,也遭遇特大暴雨侵袭,却没有发生明显灾情。

  修水县防汛办工作人员介绍,6年前大桥镇也经历了一场洪水的洗劫,被泥沙冲毁的农田至今都不能复耕。大桥镇渎水河防洪工程是去年国家重点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实施项目,工程耗资1000万元。经过河道疏浚、河堤加高加宽加厚、边坡衬护整治等,防洪能力明显提升。因此,工程尚处在建设中,但在这次洪灾中却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洪水泛滥的德兴市、乐平市等江西北部地区,本刊记者也看到去年以来强化投入修建的水利设施发挥了重要的防灾减灾作用。德兴市水利局副局长叶志明介绍说,过去两年,国家加大了对德兴市小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有1座中型水库和11座小Ⅰ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改造干渠近300公里。除险加固的水库在洪灾中发挥了较好的滞洪作用。

  以中型水库双溪水库为例,尽管这次洪水比1998年更大,但双溪水库仅开启了3个闸门,而1998年则开启了7个闸门泄洪。6月15日,双溪水库水位一度达到179.4米,距汛限水位仅0.05米。叶志明说:“如果没有除险加固,根本不敢蓄这么高的水。”

  四年三涝“欠账”仍重

  6月15日,流经江西鄱阳县凰岗镇的昌江出现历史性大洪水。为了不让店里的化肥被水淹到,凰岗镇的坑口门农资店经营者徐和会花了200多元雇人把化肥搬到地势较高的朋友家中。他告诉本刊记者,这是自己开农资店四年来第三次被迫转移农资。

  江西省水利厅总工程师张文捷为本刊记者分析,凰岗镇四年三涝的事例说明,尽管去年以来各地水利投入都突破历史新高,但历史欠账太多,水利投入要加强,规划要进一步完善。

  一方面,要加强水利投入,根据轻重缓急,优先对部分洪灾多发区进行治理。凰岗镇党委书记朱元清说,昌江凰岗段由于没有防护堤,每年汛期防汛压力都很大,近几年灾情都很严重。他呼吁,应该尽快启动昌江流域治理,降低河床、清理河道障碍物,对凰岗联圩进行除险加固。否则,凰岗镇每年都要发生洪涝。叶志明也建议,山区水土流失大,应优先治理,要加大加快山区的中小流域河流治理力度。据悉,昌江河的流域治理、凰岗联圩的除险加固已经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中。

  另一方面,要强化集中投入,杜绝水利工程修修补补的“添油战术”,以免浪费资金。在江西修水县白岭镇,近几年,当地已发生十多起山洪灾害,桥梁、水利工程损毁,农田严重减产。每次灾害过后,镇里都要投入近20万元进行修缮,但是下一次又会被洪水冲垮。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江西德兴市等地。位于德兴市黄柏乡尚和村委会的翁家水库,是一座库容47万方的小Ⅱ型水库。2011年初,当地投入5万元用于修建外坝的返滤层,但由于经费不足,总长300米的大坝只修建了140米,本应厚度3米的返滤层底部也只有2米。这导致在6月15日的大水中这座水库返滤层倒塌10米,另有15米出现裂缝。

  “配套难”压伤基层

  水利投入强度前所未有,但当前的水利投入已完全货币化,实际农田建设的缺口仍非常大。以江西南昌县为例,当地费税改革以前,义务工投入的投劳折合现有资金量是2.2亿元。现在水利建设要加强,这些劳动力折合的资金就完全要依靠地方财政承担。据测算,江西抚州市要基本完成全市农田灌溉规划建设任务,就需要200亿元,而目前每年能够用于农田灌溉的建设资金仅不足2000万元。

  目前包括江西省在内,加强对水利投入的主要来源是从各级土地出让金收益中提取的10%。但江西余江县等地主要领导告诉本刊记者,这块资金基本上不会增加太多,“这笔钱各种民生保障工程都指望,现在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即使要切,也切不出多少资金。”

  不过,本刊记者采访发现,值得高度关注的是,当前高强度的水利投资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基层政府配套经费困难,财政压力大。面对上级部门持续不断的水利投入和专门水利建设项目出台,基层地方政府又喜又怕:喜的是困扰多年的农田基本水利设施薄弱问题终于有望解决,怕的是“争取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越多,基层的财政负担就越重”。

  在采访中,一些县市主要领导就明确对本刊记者说,争取国家“小农水重点县”的项目,前后三年县级财政要配套资金1200万元,每年都要投入数百万的配套资金。按规定,每个“小农水重点县”每年可获得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1600万元支持,连续3年共4800万元。

  一些财政情况比较好的县市主要负责人介绍,去冬今春的水利投入非常大,“基层财政是咬牙投入和配套。”根据中央要求,2011年,全国水利投入将在上年的基础上翻一倍。这就意味着地方现有的配套资金也要翻倍,“除非不吃饭了,否则要完全满足项目配套是不可能的。”水利部门也担忧,基层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将难以持续。

  同时,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多、审批环节多、核查督察多、程序要求严。一个投资十几万元的水库从安全鉴定到开工,再到稽察验收,光是审批就有五六次之多,管理成本太高。但现行的工程建设管理费计提标准满足不了这种需求,有的项目根本就不允许计提管理费,上级也不给予安排。抚州市水利部门介绍,这个结果就是水利部门陷入了“项目争得越多,建设任务越重,水利部门贴得越多”的怪圈。

  因此,一些县市负责人明确告诉本刊记者,对争取要求配套的水利建设项目积极性不高,“太多了政府财政受不了。”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