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演员发微博“反同”引抨击 媒体称并非反映民意

2011年07月08日 08:49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非黑即白的不是真实民意

  近日,因转发并大加肯定了一则反对同性恋的微博,某著名演员捅了马蜂窝。一时间,这场由“转起来”引发的小事件俨然成了一场圈里圈外舆论围观的大风波。

  新媒体江湖中,大风往往起于青萍之末,出点事是正常的。更何况对同性恋这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而言,本就难有绝对正确和绝对错误之说,有些争议也属平常。令人遗憾的是,在这场贴着尊重与宽容标签的大讨论里,火药味的呛声似乎更多,假如说一方是以“判定你有罪”始,那么另一方就是以“勒令你闭嘴”终。在各色人等一拥而上,针尖对麦芒,偏激对极端,相互谩骂、扣大帽子的“围剿”、“群殴”里,我们听尽了明星大腕的粗口,看够了自我标榜的炒作,却唯独少有发现那种既不刻意阻挠,也不有意提倡,既不将之踏进泥里,也不将之捧到天上的理性与平和。

  旁观这场风波,不由让人好奇:对此,国人的看法到底是什么?这时,我们会迷惑地发现:在新闻跟帖中,激烈“反同”的留言明显占上风,而在微博世界里,强烈“挺同”人士的优势却是毋庸置疑的。两种意见大相径庭,哪种是真实的民意呢?

  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也都不是,因为它们很可能都是某类人群在某种特定背景下的表达罢了。有人说,互联网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让中国变成了一个众声喧哗的场所。的确,尽管众声喧哗会给人带来种种不适,但它远胜于鸦雀无声。问题是,面对一片喧声嘈杂,如果随便把网上看到的一类意见,归结为“网民的意见”,进而再把“网民的意见”归结为“民意”,那么这种“民意”和“民意”后的“社情”会是真实的吗?

  常识告诉我们,很大部分中国人依然是不常上网的,即使上网,大部分人也常年潜水,积极出来冒泡的永远只是少部分人。而这少部分人无论是出于要扮演意见领袖的冲动和矫情,还是受制于“回声室效应”(信息或想法在一个封闭的小圈子里会得到加强),他们的观点和表达都可能会越来越偏激。在这种情况下,只关注少部分人设置的话题和非黑即白的“争锋”,却置“沉默的大多数”于不顾,怕是难免越跑越偏了。木木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