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佛山环保局长回应“354天良好空气”:灰霾未纳入

2011年07月14日 09:52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昨日,佛山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霍锡淮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就去年环境公报中提到的365天中354天空气良好,一些网友质疑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就此,霍锡淮表示,灰霾并不纳入空气质量指标。而一直以来投诉集中的广佛交界金沙洲污染以及南海发电厂问题,昨日霍锡淮也一一进行了解答。

  回应:灰霾不纳入空气质量指标

  焦点一“354天良好空气”怎么来的?

  “佛山354天的空气质量都是良,请问这个‘良’的标准是什么?这354天是怎么统计出来的?我天天生活在佛山,真的感受不到佛山的天气可以拿个‘良’!”网友“统计怎么做”率先发问。

  对此,霍锡淮解释:“平常也有很多人跟我提空气质量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很多时候天气是良,可是感觉没有这么好。这跟我们现在执行的国家标准即空气污染指数标准有关系。这个标准专业术语来讲是ABI,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总悬浮颗粒物指标构成。如果在51到100之间空气质量就为良,100以上空气污染程度为轻度污染。大家感官上的感觉可能还是颗粒物,现在颗粒物我们的考核是比较大的颗粒物,而灰霾这个术语不是环保部门的术语,是气候方面的术语,我们还没把它纳进去。按照这个指标,我们的优良天气是350天,这个指标是没有错的。”

  他进一步解释说:灰霾是区域性的,如果佛山地区是灰霾,周边地区也不可能不是灰霾,这个问题要通过区域性来进行整治。现在珠三角大气环境整治防止条例、珠三角空气计划等等都是针对灰霾的整治,佛山只要按照省和国家的要求做好工作,周边城市也做好工作,灰霾会慢慢地好转。

  回应:将抓汽车尾气和锅炉

  焦点二“十雨八酸”怎么办?

  网友“淋了酸雨会秃头”提问说“之前媒体报道佛山下十场雨就有八场是酸雨,这样的环境质量怎么能让人觉得幸福呢?请问霍局长,佛山对于整治大气污染有什么措施呢?我真担心淋多了酸雨会秃头啊!”

  霍锡淮就此回应说:佛山的酸雨究竟有多少是自己的污染物,目前来讲还没能具体弄明白。刚才讲到了,这是区域性的问题,要从区域性来解决。“佛山周边包括肇庆都是酸雨比较严重的地区,这些我们也觉得比较纠结,肇庆的工业不是很发达。治酸雨还是要从区域性的角度进行整治,省里面对酸雨的治理问题也是持这个态度。”

  “从佛山来讲,我们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推责任。”霍锡淮表示:“目前引起酸雨的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为主,二氧化硫我们该脱的都已经脱了,氮氧化物电厂也已经脱了,接下来抓两个方面,锅炉和汽车尾气,如果我们抓了以后酸雨还是高,可能真的有一些地理特性在里面。”

  回应:给一些时间,相信这方面问题可以解决

  焦点三:金沙洲片区污染谁来管?

  位于广佛交界的金沙洲片区近两年环境污染投诉不断,昨日网友“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再次就此发问。

  霍锡淮回答说:“产生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是规划的衔接问题,因为广州在那边设立了住宅区,我查了一下,以前我们这个地方好象是一个工业小区,或者是农村自发发展经济的小区,因此这方面的冲突就非常大。从目前的法律法规来讲,对周边的非法排污企业我们采取了铁腕治污,特别是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家庭式的藤加工厂,我们加大了对周边企业的整治。第二方面是产业的升级和转型,这方面我们也要求部分的污染企业搬迁。第三方面是完善基础设施。”

  不过,他表示:“还是要在规划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南海区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对金沙片区周边农村一带利用‘三旧’改造的契机,与广州那边的规划进行衔接,我觉得大家给一些时间,相信这方面的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回应:南海一厂一、二期工程废气脱硫脱硝达标

  焦点四:南海发电厂冒白烟会不会毒害高明人?

  有关南海发电厂排废污染高明的话题再次被提及。网友“高明居民”反映:“河对面的南海发电厂时不时就冒出浓浓的白烟,风一吹,我们这些无辜的高明人就要呼吸二手空气。请问该厂建设的时候是否经过环评,那些白烟对人体是否有害,环保部门是不是应该迅速介入呢?”而网友“梁嗣同”则语带愤怒“请问霍书记霍局长,高明人对南海发电一厂的污染很不满意。对于该厂偷排或者直接排放的问题,请问能处理一下吗?不能以危害高明人的健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敬请霍书记回答。”

  对于这个问题,霍锡淮解答说“他们的感受我应该很理解,特别是经济发展到今天,如果有一些排污企业放在自己的旁边,肯定谁也不高兴。这个企业是90年代初建立的,当时也是通过正常的审批手续建立的。目前我们主要是如何加强对这个企业的管理,南海发电一厂是环保部门重点监管企业之一,是省直接监管,我们市、区部门很重视,参与了这方面的工作。从南海一厂的一期、二期工程,据我了解已经准备验收,从试运行情况来讲,废气脱硫脱硝达到了国家标准,整个排放从目前来讲,从我们监管的角度来讲,是达到了国家的排放标准。通过200多米的烟囱排放,也采取了措施,对周边的影响也减少了。” (记者/李晓玲)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