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北京四区合并已满一年 人事安排仍处过渡阶段(图)

2011年07月18日 08:24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北京四区合并已满一年人事安排仍处过渡阶段(图)
    去年9月12日,幸福大街原崇文区委区政府,拆除悬挂着的原崇文区四大班子牌匾。本报记者 陈杰 摄
    去年9月15日,幸福大街,东城区工作人员见证东城区人大、政协揭牌仪式。本报记者 韩萌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西城区

  今年一季度,西城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27.6亿元,同比增长14.3%。截至2011年5月份,财政收入总计239.03亿元,同比增长20.5个百分点。

  东城区

  今年截至5月份,东城区财政收入实现59.9亿元,同比增长19.2%。1至5月全区预计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80亿元,同比增长25%。

  - 专题动机

  一年前的7月,北京城四区合并,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化四为二”。

  这一年,“创建文明城区”从零开始的老崇文,要迅速向老东城看齐,崇西社区党委书记马秀峰忙得不可开交;这一年,新执行庭在执行一起重大拆迁任务中五次入户调解,为新西城法院迎来首个“集体一等功”,法官王容说,合并前执行一些任务经常人手不足;这一年,区划调整涉及2000余名官员的命运,盛立(化名)选择离开原崇文区,开始了一份新工作,一种新生活……

  转眼,合并已满一年。

  如果以“人事安置”这一区划调整的最大难点作为衡量标杆,那么可以说目前这次重大变动仍处于“双方共治”的磨合、适应阶段。本周,去年8月当选为新西城首个区长的张建东,传出拟任怀柔区委书记的消息。对比高层变动,如何精兵简政、消化合区后各机关事业单位庞大的处级干部群体,东城西城两新区仍在“解题中”。

  【民生】

  待遇差距逐渐拉平

  原西城原宣武44项惠民政策均已“齐头并进”;新东城全区卫生资源已“南北融合”

  “有利于推进区域均衡发展;有利于提高核心区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利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这是城四区合并之初提出的四大目的。

  一年过去了,实施效果怎样?近日,西城、东城分别晒出合区一年来的业绩,结果显示,缩短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合区初衷虽未显现,但带来的民生惠及效应,即拉平区域间的居民待遇差距,已初步达成。

  西城区通报称,原西城区与原宣武区在安置、优抚等方面,44项政策存在差异。经取长补短、就高不就低,现在44项政策均已“齐头并进”。东城区表示,全区卫生资源已南北融合,新区重点项目———中医药项目已全面深入社区;南北校际资源融通共享后,14对、28校已结成联盟校。

  一年内改扩建两个幼儿园,名园办分园新建5个幼儿园,由此幼儿园学位新增近千个,西城发布了上述近期规划。东城区则描绘出未来愿景:2015年,在北京率先全面实现现代化;2030年左右,具有鲜明特色的“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城市窗口区”基本建成。

  老百姓对合区变化的感受更为直接。虽然填写居住地址时,原宣武区“60后”居民沈悦还是会习惯性地写宣武区,但她坦言,明年中考的儿子可以自由选择北京四中、北师大实验中学等众多原西城区名校,这是她原来根本不敢有的奢望。

  【文保】

  “悬崖边的急刹车”

  东城争取到市发改委旧城改造项目资本金4亿元,专项用于钟鼓楼广场恢复整治及周边市政道路整治

  相较南北民生政策的快速融合,四区合并的另一目的“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则一度发出危机信号。

  “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会不会与“集中力量加快老城区改造”画上等号?市政协特邀委员王军一直在担心这个问题。他认为,此前四个旧城区纷纷从土地开发要“政绩”:东城希望把王府井升格为中央商业区,西城则建立了金融街,崇文有新世界商圈,宣武有传媒大道,“各自为政,大规模大拆大建,对老城区的破坏十分严重”,他希望四区合并能杜绝上述现象。

  在王军等文保人士的奔走呼吁下,原东城原崇文合并前争议非常大的钟鼓楼周边拆迁问题得到了遏制,至今相关部门并未启动其整体拆迁。而要以拆除旧胡同为代价建设的时间文化城项目,伴随着国家文物局批复了占地仅0.6公顷、位于钟鼓楼保护区外围的时间博物馆项目而终结。

  钟鼓楼的危机信号暂告解除,可文保人士仍担心类似危机还会涌现。其实合区一年来,原四区的大型拆改建项目,一直在悄然变脸。

  7月初,东城区发改委称,近日又争取到市发改委旧城改造项目资本金4亿元,专项用于钟鼓楼广场恢复整治及周边市政道路整治。同时,钟鼓楼东南侧的时间博物馆,已停工多日,东城区官方的信息显示该项目尚未形成投资。

  原崇文区一名副局级干部表示,面对新城区的大版图,如何策划贯通南北的大项目,同时兼顾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是新城区领导人考虑的重点问题,“一些老城区的重点项目,势必搁浅”。

  【人事】

  “双方共治”艰难破局?

  穷竭分流安置的各种途径,仍无法缩减多达2000人的基层干部团队,只能靠增设副职的手段加以安置

  与上述目标相比,“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则显得艰难。北京市编制办公开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本月,新东西城定机构、定编制、定职能的三定方案尚未形成。

  新西城、新东城区级领导班子均采取相同的组建模式:新西城的区委书记、区长,分别由原宣武区区委书记王宁、原西城区区长张建东担任;原东城区区委书记杨柳荫、原崇文区区长牛青山,分别出任新东城区的区委书记和区长。各个委办局也采用这一组建模式。

  得益于“双方共治”模式,历经月余,四区合并的最大难题人事安置即告结束。但部门、人员做“加法”得出的“双方共治”模式,亦使其弊端浮出水面。提前离休、外调学习、挂职锻炼、增设有级别无职权的委办局调研员。穷竭分流安置的各种途径,仍无法缩减多达2000人的基层干部团队,只能靠增设副职的手段加以安置,委办局机构立时“臃肿”。

  以东城区人力社保局和西城区民政局为例,前者处级干部多达13人,8名副局长;后者处级干部12人,7名副局长。而区划面积高出数倍的朝阳区,区人力社保局处级干部总共5人,区民政局也不过8人。

  “调整区级、街道不动”,这是四区合并的主基调之一。但东城区一李姓街道办事处主任坦言,合区后机构设置“头重脚轻”,“我们这样直接对接百姓的最基层单位越来越忙,一个萝卜顶几个坑,可上面的机关单位,原来一个人负责的工作,现在相当于两个人做,不合理”。

  针对“双方共治”僵局,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此系区划调整的必经阶段,但无论从干部需交流任职、跨区锻炼的角度出发,还是基于新城区不断发展的需求,“双方共治”的局面都不会长久,“肯定会打破,要求领导干部打破老城区的视野局限性,站在新城区版图上重新考量”。

  竹立家建议,受编制限制,街道办事处无法吸收过多的处级干部,但新城区可以采用处级干部包干街道办事处的做法,“一方面给委办局的人事压力减负,避免机构臃肿;另一方面,可以使大区服务精细化”。

  【大事记】

  新东城

  2010年7月1日

  北京宣布原东城区与原崇文区合并为新东城区。 

  2010年7月10日至11日

  新东城区四套班子搬家,开始集中办公。 

  2010年7月14日

  新东城区委13人领导班子确定。 

  2010年7月20日

  新东城区委领导分工公布。 

  2010年底

  新东城成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 

  2011年初

  新东城区政府出台了《东城区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1年-2030年)》。 

  2011年5月8日

  前门地区最古老的商业街——鲜鱼口重新开市。 

  2011年7月

  新东城正式获批成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 

  新西城

  2010年7月1日

  原宣武区与原西城区合并,新西城区成立。 

  2010年7月12日

  新西城区委13人领导班子确定。 

  2010年7月16日

  原宣武区搬家,新西城区开始集中办公。 

  2010年7月26日

  新西城区委领导分工公布。 

  2010年10月12日

  新西城区举办“宣南文化节”。 

  2011年4月

  新西城成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 

  2011年5月30日

  新西城区举办西单时尚年会。

  专题统筹 田乾峰

  专题采写/本报记者 王姝 魏铭言 朱燕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