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地方政府晒“三公”大幕将启 北京明日公开

2011年07月19日 10: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7月19日电 综合消息,截至目前,在98个中央部门中,已有超过30个公开了“三公”经费,并呈加速态势。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的“三公经费”何时公开也受到各界期待。在此背景下,北京“三公”账单已确定在明天公开,而山东、江西则表示业已在准备。

  按照国务院部署,各中央单位应当在6月底前公开“三公”预算。目前,离最后截止日期已经过去了近20天,98个中央部门中,仅有30余个单位公布,公布数量占总量的三成。有分析认为,本周将迎来“三公经费”公开高峰期。

  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的程度和内容,有的细致,有的“粗枝大叶”。因而,有媒体指出,怎么监督“三公经费”的合理使用以及公布时的真实性成了大问题。与此同时,近7成需要公布“三公经费”的中央部门至今仍未晒出“账单”,引来各界质疑之声。此外,一些部门在临近周末时公布“账单”做法,也被批评为意图“蒙混过关”。

  在质疑之余,亦有评论指出,公开仅仅是“初试”,公开三公经费的目的是为了挤干政府部门的消费水分、发现消费漏洞、改掉不良消费习惯,在民主监督下养成勤俭节约、珍惜公帑的良好作风,逐步使三公经费回到合理水平。

  在中央部门密集公开的同时,地方政府的“三公经费”何时公开也受到各界期待。在5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在研究部署推进财政预算公开工作时,中央层面明确表示,地方政府要比照中央部委的做法,公开“三公”经费。作为一个信号,此后,地方除了开展严控“三公”支出的工作外,开始跟上中央步伐部署各自“三公”经费的公开。

  “中央部门已经公开‘三公’了,地方政府还会远吗?”有网友如是问。

  北京则用实际行动回应了坊间期待。据当地媒体报道,明天,北京市政府将向市人大常委会首次报告这笔账单,而市民也可旁听这一议题。

  报道称,会议将听取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北京市2010年市级决算的报告;听取市人民政府关于北京市2010年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听取市人民政府关于北京市2011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等。之前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北京市级“三公消费”情况将首次纳入到2010年市级决算报告中。

  另据齐鲁晚报报道,“三公经费”公开,山东业已在筹备。“继中央各部委先后公开‘三公’经费后,地方的跟进既是中央的统一部署,也是一个必然的方向。”18日,山东省财政厅科研所所长李建民说,这是财政体制改革的一个新举措,“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打造阳光服务型政府。”

  “就山东来说,根据中央统一部署,这项工作早就开始筹备了。”李建民说,只是在公开“三公”经费的具体操作中,难免会有一些变化,因为地方政府与中央各部委有所不同。

  “与中央部委相比,地方政府的工作更加具体化,各政府部门工作业务、性质、特点不同,各项经费的比例也可能不同。”他说,因此对地方“三公”经费的公开很难进行整齐划一的要求。

  此外,江西也已做好“三公”经费公开准备。据大江网报道,在近日出台的文件中,江西提出做好公务出国(境)费、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支出公开准备工作,并进一步细化公开各级政府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各级政府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部分重点支出和财政总决算要逐步公开到“项”级科目。

  同时,要求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凡是不涉密的文件,都要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公开发布。并切实规范有形建筑市场、土地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政府采购市场和药品采购市场,不断扩充进入中心交易的项目,全面推进省、市、县、乡四级公共资源交易网络建设。

  对于地方政府公开“三公经费”的时间,有评论指出,晒“三公”消费,是自我约束、取信于民的一大途径,地方不必非要等到中央部门晒了才晒。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财政预算公开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意义,是“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基于此,即便中央部门没有主动晒“三公”消费,地方政府部门也有理由、有责任晒“三公”消费,如果凡事靠等,那么不仅诚意大打折扣,而民众也等不起、等得心慌意乱、啧有烦言。因此,地方政府部门不妨主动晒、晒得彻底。(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