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微博问政日益升温 教授称作用有限绝非万能

2011年07月19日 11:07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从明星微博到官员微博再到政府微博,“微生活”的覆盖面似乎正越来越广。日前,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正式开通了微博。院长张立勇表示,既然开通微博,就已经做好了挨骂的准备,“我们开通微博,就是把各项工作全方位对外公开。这个公开的过程,就是把我们法院、法官逼到墙角,把自己推到最广大网友的面前。通过网友监督,让法官不敢违反法律规定,必须公平、公正地作出审判和判决。”

  微博问政已成燎原之势

  2011年以来,微博舆论对社会舆论的影响日益增强,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大量政府机构、官员纷纷入驻微博,微博问政日益升温。复旦大学“舆情与传播研究实验室”近期实施并完成了《2011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今年3月20日,全国范围共有实名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1708个,政府官员微博720个。

  浙江海宁市司法局局长金中一就是官员中的一位“微博控”,他目前在“政法官员问政热度排行榜”排名首位:“现在领导调研,基本都是下级机构安排的,调研结果往往比较片面。有了微博之后,官员可以直接与群众沟通,获取的信息更加鲜活。”

  在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张志安看来,微博问政让“政治进入官员和公众的日常生活”,“根据去年统计,有1/5的公共危机事件都是从微博上首先发起的,微博相当于自媒体平台,一旦发生危机事件,相关机构就可以通过这一平台,更好更快地发布公告。”

  官员开博亦有隐忧

  张志安告诉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很多政务微博都是“选择性公开”,大多数政府官员都只会发布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而主动屏蔽对自己不利的内容。很多官员依然遵循“重报态度、慎报结论、再报进展”的原则,仍倾向于单向度发布信息,对于民众的质疑和询问,却反馈不足,“倾听的姿态不够,目前微博有用但有限。”

  据了解,不少官员都会要求工作人员帮他们及时删除微博上的负面评价或对其仕途不利的信息。有的甚至关闭了微博的评论功能,“不让网友说话”。张志安告诉记者,“政府官员需要理解的是,微博上的评论,不代表全部的网络民意,更不代表全部的公众民意。”

  这些官员们也有很在意的东西——“粉丝”数量的多少,这是他们衡量自己微博“最为重要的指标”。有官员直截了当表示:“微博的粉丝数量也代表了我们的政绩,粉丝越多,越好向上面交差。”

  此外,官员的网络素养较低往往会让官员使用微博时成为众矢之的。上海市委党校教授郭庆松表示,官员开博后,一旦发表不当言论,或做出不当举止,例如之前风行一时的“微博开房”,会对政府形象造成不利影响。

  微博问政如何走得更好

  面对这些问题,张志安表示,应尽快建立信息公开的保障性制度,以及部分放权的鼓励和宽容机制,“例如,可以明确告知官员,发布了不当言论,只要在一定时间内做出修正即可。要让他们敢于发表言论、敢于与网友进行及时互动。”

  张志安不主张过分夸大政务微博的作用。技术再先进,它只是辅助性工具。“政府官员听取民意不能放弃那些最传统、最原始的方法,就是深入到真实社会中进行调查和研究,深入基层获得第一手资料,通过与民众的直接接触掌握民意。微博问政再能拉近距离,也比不上实地调研与民众面对面的距离近。”

  因此,政务微博可以成为官员与民众交流的平台,成为网友疏导情绪的渠道,但它绝不是万能的,政务微博走得更远、更好,需要“制度好”,也需要官员自己“做得好”。(记者 王星 实习生 尹怀恩)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