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青岛打造全国最长地下管道抵御城市内涝(图)

2011年08月15日 08:54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青岛高新区共同沟已建成50公里,是目前国内最长的共同沟。张子森 摄
青岛高新区共同沟已建成50公里,是目前国内最长的共同沟。张子森 摄

  青岛打造全国最长“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

  埋在地下的“ 20亿政绩”

  如此大规模投资,投入到看不见的地下管网工程中,而不是高楼大厦和地标性建筑上。而这个回报不在当下。

  “国外同样存在扒路现象,与国内不同的是,国外扒路会多个部门共同申请,在同一时间内施工。把这样的经验学过来,能花多少钱?”

  名声在外的“传奇”:

  德国造下水道,不可复制?

  “到地铁看瀑布”、“到武汉来看海”……

  入夏以来,北京、成都、武汉等城市陆续遭遇大雨,类似段子风传网络。在这些城市陷入内涝的尴尬中,一条一百年前德国人造的下水道,成了一个传奇。

  距离青岛栈桥东侧50米,一条不显眼的暗沟通往老城区。暗沟两米多高,四五米宽,青岛人口中的“这条暗沟里可以跑汽车”,看来并非妄言。

  这就是传说中的德国造下水道。青岛排水方面工作人员称,外地媒体记者进沟后都会感叹:有这样的排水系统,青岛怎么可能出现“城中海”?

  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要把青岛这个当时只有两万人的渔村,打造成样板殖民地。德国人调集了一流的城市规划专家和建筑设计师来到青岛,按照19世纪末欧洲最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进行青岛的城市规划,排水系统只是其中一部分。

  1901年,在胶澳总督授意下,一位名为单威廉的设计师将青岛区的排水管网设计成雨、污分流方式,铺设地下排水管道、修暗渠。青岛由此成为中国最早实现下水道“雨污分离”的城市。到1905年,青岛区铺设的雨水管道29.97公里,污水管道41.07公里。

  2008年,青岛市政工程改造时曾出土一段水泥管材,这段成了文物的水泥管材,便是当时德国人设计的排水管道。管道高约80厘米、宽约40厘米,截面呈上宽下窄的鹅蛋形,下面较窄的部分贴上了瓷片。

  据排水专业人士介绍,这种上宽下窄的设计,不仅可以减少管道受力,还可以使雨水在流量较小的情况下保持较高流速,减少泥沙沉淀,减轻养护压力。贴上瓷片,为的是防腐蚀,以延长管道使用寿命。

  按照青岛老城区规划,这条排水沟足够应付大暴雨。但如今,青岛市区面积已扩展为1159平方公里。新扩展的区域,是按照国内城市常用模式铺设的地下管线,达不到大雨量时的排水能力。

  2011年7月2日,天文大潮期,青岛遭遇今年以来最大的一次降雨,一直延续到3日上午,市内四区降雨量达182.5毫米。当地媒体报道,“市内部分路段积水难以入海,很多路段一片汪洋。”

  青岛市城市排水管理处网站信息显示,7月2日大暴雨中,排水处“启动特级防汛预案,共出动人员368人次,处理积水100余处,排除险情300余处。”

  当地一位不愿具名的排水专家称,从地形上来说,有百年历史的德国排水系统,足以应对多年不遇的暴雨天气。尽管后来新建的排水系统可以应对日常使用,但碰上类似7月2日这样的暴雨天气,狭窄的管线和不合理的布局,很难迅速排除积水。

  青岛市排水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说,德国人修建的污水管道是按二三十万人口的小城市设计的。随着青岛人口密度加大,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自然都比原来大了很多。现在的城市需求更大容量的排水设施。“在这一块上,我们的技术完全可以达到,但资金投入可能是不允许的。”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