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驭龙者”披露“蛟龙”深海5000米远行历程

2011年08月22日 09:43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出海49天后,伴着隆隆的礼炮声,“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于8月19日下午回到“家”——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太湖边上的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以下简称“702所”)。

  此次出海,“蛟龙”号最远到达了夏威夷以南700海里、基里巴斯东北400海里的海域,最深进入到海下5188米。这标志着中国人可在占地球海洋面积75%的海底畅游、探宝,那里有取之不竭的矿产、生物资源等待开发。明年它将挑战7000米的海底深度,届时中国的载人潜水器将能在全球99.9%的海底“踱步”,跻身世界深海载人潜水器技术5强之列。

  在此次突破5000米的海试中,海试队员们经历了什么?这些高科技设备在海底得到了怎样的应用?从2009年下潜到海下1109米,到2010年的3759米,再到今年的5188米,“蛟龙”号的性能得到了怎样的提升?“蛟龙”从海下5000米归来,带来了什么……

  南方日报记者在“蛟龙”归来的第一时间赶赴江苏省江阴苏南国际码头,跟随“蛟龙”回“家”,专访总设计师、驾驶员,并被破格允许列席归来当天702所的内部会议——海试活动事迹汇报会,听取海试总结。在此,本报为您独家披露“蛟龙”深海5000米远行记。

  ○ 不到深海5000米,不知“水不可压缩”这一定理是错的;不知庄子所说“腐草为萤”,即无机物变有机物的传说不是假的。

  ——“蛟龙”号驾驶员叶聪

  ○ 明年“蛟龙”的目标是到达海下7000米,到那时,中国的深海载人潜水器将能在全球99.9%的海底上“踱步”。

  ——“蛟龙”号总设计师徐芑南

  ○ 不仅是“蛟龙”号,我们的雄心要更大,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为中国规划深海装备事业。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所长翁震平

  远行

  通过技术改进潜次执行率提高到80%

  为避开超过2.5米高的海浪,选择合适下潜的海域,“蛟龙”不断远行,最后来到第三块海域——夏威夷以南400海里的地方。随后的5次海试,4次突破海下5000米,潜次执行率由去年的23%提高到80%。

  黄昏、大雨,在海底作业完毕的“蛟龙”即将出海,此时的母船——“向阳红09”船在海浪的拍打下猛烈地起伏。由于海上的能见度很低,“蛟龙”浮出水面后,母船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发现它,经过通信联络、海面搜索后,“蛟龙”号才顺利归队。

  这是此次“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进行海下5000米级海试时曾遇到的一次惊险经历。

  今年7月1日,“蛟龙”出海,8月18日归来。归来不到6小时,“蛟龙号”的驾驶员叶聪就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他告诉记者:“此次海试的海况不是很给力,为此我们在太平洋上连着换了两次地点。”当“向阳红09船”抵达东太平洋上第一块准备海试的海域时,那里狂风大作,甚至刮起了7级大风,海面浪高达3米。到达的第二个海试海域条件也不合格。

  “只要浪高超过2.5米,就不能进行海试。”叶聪说。

  “蛟龙”号平时搭载于“向阳红09”号船,进行海试的时候,母船上巨大的A形架吊车通过绳索将其吊起放置到海面。“蛟龙”出海后,也要靠母船的绳索将其吊起收回。如果海上狂风大作、波涛汹涌,母船将难以安全、平稳地将其布放、回收。

  随后,“向阳红09”号船来到了此行第三块海试海域,它位于夏威夷以南700海里、基里巴斯东北400海里,距离赤道不远。这里的风浪有时也不小,但比前两片海域的海况要稍好。这是一片海试队员们并不熟悉的海域。在下海之前,他们只拿到了简单的参数。

  以往的海试,队员们首先要掌握海试海域的相关资料,比如海水的深度、密度,海底地形、地貌的情况,以及海底的承载能力,确定海底是稀泥还是石头,在“探听虚实”后才放“蛟龙”出海。

  可这次不是。在没有详细的海底资料,并因此要冒一定风险的情况下,曾经30次“驾龙入海”的叶聪承担了初探深海情况的重任,下潜至海下4027米。“没有1000米、3000米的海试经验,我也不敢在这种情况下贸然行事。”他说。在初步了解了深海情况后,第二次海试,叶聪驾着“蛟龙”第一次突破海下5057米,将中国载人深潜器下潜的级别推至海下5000米级。

  随后叶聪的同伴、另外一位驾驶员唐嘉陵将“蛟龙”下潜的深度推至海下5188米,成为此次海试达到的最深的深度。

  此次海试一共进行了5次,4次达到海下5000米以下。2009年“蛟龙”号是在最后一次下潜,即第20次时才到达了1000米下;去年下潜到海下3000米试验了17次,其中只有4次穿越3000米。相比起来,此次海试的成功率高了很多。

  702所召开的海试活动事迹汇报会上,海试队员们说,正是通过了前两次海试后的技术改进,稳定了“蛟龙号”的技术状态,才大大提高了潜次的执行率。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