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揭秘弹药专家:身怀绝技 弹道无痕智判炸点(图)

2011年08月24日 07:55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揭秘弹药专家:身怀绝技弹道无痕智判炸点(图)
赵虎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盛夏时节,鲁北某施工现场。一枚刚被挖出的锈迹斑驳的炮弹哧哧冒烟,周围居民惊慌失措。

  刻不容缓!一位文职干部临危受命。“大家不必紧张,只是一枚发烟弹,既没有毒,也不会爆炸。”

  还未近前细查,就敢有此断言,来者何人?全军知名弹药专家、济南军区某军械雷达修理所高级工程师张余清。

  谈起张高工,所长刘福军一脸欣慰,道出不少故事:

  去年8月的一天,暴雨如注,某旅组织对抗演练正酣,蓝方一枚新型炮弹呼啸出膛后,竟不知所踪!

  是打远了还是打近了?弹道无痕,谁也说不准。官兵们冒雨在数十公里外的庄稼地里寻找了大半天,结果无功而返。

  此事非同小可,他们连忙请来张高工。只见张余清仔细询问情况后,找来笔和纸,一阵演算过后,笔尖一指:“炸点就在前方800至1000米远!”

  果不其然,炮弹爆炸碎片在那个范围内找到了!众官兵心里叹服,满眼却是疑惑。

  “也没什么好奇怪的,这发炮弹的引信不具防雨结构,保险解除后碰到雨点就会爆炸,用引信解除保险时间乘以炮弹速度就不难测算出爆炸点。”张余清解释说。然而,也有人提出异议:“如果是早爆炸,按常理,应该听到的是两声响,而我们怎么只听到一声响?”

  “距离太近,人耳很难分辨出。可以查看录像资料。”张余清说。大伙立即回放录像,通过慢放,果然能清晰分辨出两声爆炸响声。随后,人们根据相关参数换算出炮弹早爆炸点距离,再与张余清判定距离对比,简直神了,人机测算数据几乎是一个数!

  无独有偶。前不久,某部组织某新型单兵弹筒合一破甲弹实弹射击时,发生了惊险一幕——一位新兵肩扛的弹药还没有击发,就直接打了出去!

  原来,这类新型弹药按正常操作步骤是推击柄、开保险,再击发。可这位新兵由于紧张,第一步误操作了第二步。

  “这不对,第一步没有操作,第二步应当无效。”张余清没有责怪操作手,而是大胆断言:弹药的击发机构设计有缺陷。

  “不信咱就分解看!”张余清当场分解开击发机构,反复推拉保险开关后,破绽毕现——击柄与保险开关是联动,直接打开保险就意味着推开击柄击发弹药。他随手找来一个铁片,三下五除二钻上两个孔,做了一个简易的保护装置,安装在击发机构件上。战士再打,不推击柄就无法露出保险,误操作问题马上解决了。

  实弹射击一结束,张余清就直奔办公室,打开电脑开始对该型弹药击发机构进行重新设计,不出一个月,他竟然接连设计出两套方案:一是针对新生产的弹药,不推击柄,保险就打不开;二是针对已生产的弹药,不推击柄,保险很难拉动。

  接连3个巧妙设计,从根本上化解了该型单兵弹筒合一系列弹药射击的风险,总部、生产厂家马上拍板:对该型号再生产的弹药重新定型。

  旁观者点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正如张高工的口头禅所说的那样:“只要下苦功,人人都能练到家!”不论你身处何种岗位,只要肯努力,把看似一般的工作干得不一般就是人才;只要下苦功,把看似简单的技能练得不简单就是“硬功绝技”。

  ——某军械雷达修理所政委 孙少军(刘茂楠 记者 张天南 特约通讯员 张世锋)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