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新闻发言人制度面临困境 官员病致不愿说不敢说

2011年08月28日 10:1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最近,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被调离的消息被广泛关注,并引发公众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持续反思,新闻发言人的职业风险也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据介绍,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新闻发言人中,三成获得提拔,其中5位升至副部长,如民政部办公厅原主任窦玉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原主任胡晓义、国土部办公厅原主任王世元、工信部办公厅原主任刘利华,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原主任孙寿山现为该署副署长。分析指出,第一批新闻发言人中有19位从不发言,还有的发言很少,但不乏擢升者。

  表现失当就“下岗”,不发言或少发言者却有机会擢升,“爱说”容易招惹是非,这也许是当下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和发言人本身面临的一种困境。

  “没有不犯错的发言人”,聚光灯下,不合适的话语或者瑕疵总是通过媒体的传播被无限放大。一个受关注度较高的新闻发言人,很难做到不说错话、不做错事。此次“7·23甬温线特大事故”后铁道部的新闻发布会,只有新闻发言人一人出席,一连串明显失当的表现使原本老练的王勇平顿时成为众矢之的。有媒体称其为“顶雷的”,这话一点不假,新闻发言人在突发性事件发生后往往成为冲在前面的第一人,成为来自社会所有负面情绪的发泄出口。

  中国的新闻发言人没有职业化,而是一种职务化的行为,兼任政府部门新闻发言人的人本身在机关都是官员,有自己的级别和其他职务,“不说肯定能进步,说好了可能进步,说坏了肯定受影响。”这是一种官员病,只有下级服从上级是安全的,于是导致很多人“不愿说、不敢说”。“说”成为一种考验,说的过程中处处是“陷阱”,说错了永世不得翻身。

  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曾经发出了这样一条微博:我宁愿把铁道部新闻发言人卸任看作是一件正常的事情,而不愿看作是一种惩罚。若说惩罚,有的新闻发言人该讲而不讲该不该罚?不能让不讲话或永远讲“正确废话”的人永远占便宜得利益,那是社会的倒退。

  发言人擢升与所承担的新闻发言人工作是否出色直接关联不大,这说明新闻发言人工作的好坏并没有作为其政绩的考评指标。没有考核,而单纯以“是否说错话”决定升降,发言人承受压力恐怕只能用“噤声”来化解了,规避风险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说”。

  王勇平离开新闻发言人岗位后,一些媒体记者回忆说,平日里,王勇平最值得称道的,就是一些发布会之后,仍然认真回答媒体问题,直到最后一个,而不是赶紧逃避。他们担忧,后来的新闻发言人能否继承王勇平曾经拥有的“传统习惯”。本报记者 桂杰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