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谣传事件频发蛊惑百姓 专家称体现社会信任度降低(2)

2011年09月01日 09:01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表象:一些人对谣言不辨真伪,信谣和传谣成为一种情绪宣泄方式

  本质:谣言只是表面现象,它体现的是社会信任度的降低

  当看到网上流传的“飞机关舱门半小时内必须起飞”的消息,北京市某事业单位的小杨心里立即打了一个问号。小杨经常坐飞机,也知道在北京、上海这类繁忙机场发生航班延误很难完全避免。“民航局做这种决定肯定实现不了,不是形式主义吗?估计是假消息吧。”果真,没过两天,民航局就出面澄清了。

  小杨的这种冷静态度,源于前不久看到的一条虚假转帖。7月中旬的一天,小杨照例在网上查看新闻。“那天一大早,我在开心网上看到一则关于郭美美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的转帖,该转帖还附上了杂志封面的截图。”小杨回忆。学外语出身的小杨有阅读英文报刊的习惯,他很有兴趣地去查看当天的时代杂志网站,因为网站首页上就可以查到最近几期的封面图像。当期,没有;之前几期,也没有。“我看到那条转帖的时候,已经有200多人留言,一如既往全是指责,骂声一片。”小杨说。他在200多条评论之后,回复了第一条质疑的评论:“我查了今天的《时代》杂志网站,没有这个封面。”

  果不其然,7月12日,《时代》杂志网站上发布官方辟谣信息,称该封面系“中国造”。

  “一开始,我还纳闷,有那么多人附和谣言,为什么就没有人质疑呢?后来一想,我自己不也是没有怀疑吗?要不是自己的习惯,也不会专门为核实一条传言去花费时间和精力。”小杨分析。

  小杨说,每天一早,他开电脑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各大新闻网站和微博。从网上获取信息,已经成为自己每天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以前我基本上也是看到什么相信什么,尤其是对于小道消息和网上传言。现在想想看,那其实是一种猎奇的心态,甚至是‘猎恶心态’,一般也不去探究真假,只是借信谣、传谣之机发泄自己的情绪,有时甚至连是真是假也懒得关心。”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传言最后被证实是谣言,尤其是自己亲历的谣言事件,让小杨这种先入为主的心态发生了变化。“现在传言那么多,来源也那么多,许多都是匿名发布,无从查起,也无从追责,所以传言就成了许多人宣泄情绪的出口。符合自己情绪的,就大肆赞扬,不符合自己情绪的,就随意指责,甚至添油加醋、以讹传讹。本来网络是丰富了信息获取的渠道,现在却也成了谣言散布的场所。真不知道以后网上的信息有多少是能够相信的。”小杨忧虑地说。

  李强说,谣言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多数人信谣、听谣。谣言只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体现的是全社会信任度的降低,后者的后果才真正严重。李强介绍,在欧美国家,也有一部分小报小刊为吸引眼球不惜散布谣言,但很少有人去相信。只有在社会信任度低的社会,真实的消息不被信任,谣言才会被广泛传播和相信。

  李强介绍,社会学理论认为,社会信任是社会存在的基础。社会信任度高,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信任度低,阻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是因为社会信任度高的国家,可以产生多样化的社会关系,提高社会运转效率;社会信任度低的国家,人们对生产交易缺乏安全感,需要附加条件或强制条件才能完成,导致社会运转成本增加。

  而要提高社会信任度,首先要提高公共事务代言人的信任度。近期发生的故宫安全事件、“郭美美”事件等,都严重伤害了人们对故宫博物院、红十字会等的信任,对社会信任度破坏很大。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