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慈善事业应该学会主动“避嫌”

2011年09月06日 16:18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郑州数家肯德基劝“捐一元”,善款直接放入了收银柜,捐款在小票里体现,消费者建议捐款和餐费能不能分开放。中国扶贫基金会回应说,收银机上设有专门的捐款键,会将捐款金额与营业额区分。(9月5日《河南商报》)

  商家和慈善机构合作,对前来购物就餐的消费者进行劝捐,不但为慈善事业募集了资金,而且还对顾客普及了慈善意识,绝对是件大好事。然而大好事也应该注意细节,注意顾客的感受,以免为此带来误会,并最终伤害慈善事业。尤其是在今年中国的慈善事业遭遇公众空前信任危机的情况下,慈善事业更应该学会主动“避嫌”。

  2011年,对于中国的慈善机构和慈善事业来说,无疑是极不平静的一年,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数起“慈善丑闻”,让慈善事业遭遇严重信任危机的同时,客观上也推动了慈善事业的进一步公开和透明。在这样的情况下,慈善组织和机构想重新取得公众的信任,重新树立自身的社会形象,显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以笔者的看法,各级慈善组织和慈善机构,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做到今后慈善事业的公开透明。所谓宏观,就是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改善制度设计、规范内部程序等来保证慈善事业的公开和透明,有了这种法律和制度上的规范和要求,在具体的慈善活动中只要严格按照法律和制度办事即可。

  而所谓的微观,就是细节,就是在具体的慈善活动中要注意到一些细枝末节上的公开透明。比如在肯德基和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的这个“捐一元”活动中,捐款者所捐的一元善款,被肯德基营业员直接放进了自己的收银柜,捐款数额也是在消费小票中体现出来。这就难免给捐款者带来困惑和不解,也让自己陷入瓜田李下的境地。

  虽然面对质疑,中国扶贫基金会表示商家的收银机上有专门的捐款键,会将捐款金额与营业额分开。问题是,收银机上的捐款键,消费者看不到,而且收银员每收取一笔捐款,有没有按那个捐款键,消费者同样不知情,这势必引起消费者的误会,有些小心谨慎的人,可能以后就不会再接受这种劝捐了。

  其实,这种技术性的问题,是完全可以解决的,比如设立一个透明的捐款箱,只要把消费者的一元或者是更多善款单独放进去即可,这样的公开透明,才能让捐款者放心,让慈善事业公开透明。

  慈善事业应该主动学会“避嫌”,既要从宏观上“避嫌”,既从法律和制度层面保证慈善事业的公开透明,也要从微观上“避嫌”,既从慈善活动的每一个细节上做到公开透明,让公众放心。(苑广阔)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