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记者探访广西首家民办养老院(2)

2011年09月07日 15:16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人多热闹服务好,我爱待在这里”

  见到84岁的农秀良阿婆时,她正坐着轮椅在院子里晒太阳。虽满头银发,老人精神矍铄……

  “我来这里好些年了,这里人多热闹服务好,我爱待在这。”来自隆安县的农阿婆说,“2005年,我患腿疾后生活不能自理。儿子儿媳都是单位的小领导,忙得很,孙子孙女都在外地上学上班,没时间照顾我,找的保姆也不满意。后来,孙子在报纸上看到这里有个敬老山庄,就过来了。”

  农阿婆说:“原来在家里,没人说话,只能看天花板发呆。这里这么多‘老朋友’,还有护工,有得天聊。”

  “农阿婆都把这里当家了。逢年过节回家几天就闹着要回这。”甘燕红在一旁打趣道,家人想阿婆,只能开车来山庄。

  “可不是吗,他们想我,多过我想他们。”农阿婆“得意”地说。

  “你们是记者吧,这里真不错,要好好报一报!”来为母亲缴费的李保安见到我们,主动迎上来说。

  李保安是中铝广西分公司的员工,黑龙江人,4年前将老母亲送来敬老山庄。“谁知道老人家一住就不想走了……这里服务绝对是星级的。护工比做子女的还有耐心。”李保安说。

  甘燕红告诉我们,敬老山庄坚持福利为前提,只收取合理的费用。“护理费按照4个档次收取,生活能自理的月收护理费550元,生活半自理的600元、生活不能自理的750元、特护800元,都包括伙食。”

  李保安说:“平心而论,收费真不高。”

  “今年除夕夜,山庄还有83位老人‘赖着’不走。”甘燕红自豪地说,“还有9对老人在这当上新郎新娘咧!”

  “希望政府更多扶持,让我们享受公办敬老院的待遇。”

  照顾老人的艰辛和苦楚,杨美露和同事们都往肚里咽。在山庄收住的近200位老人中,有的常年卧床不起,有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有的脾气不好爱发火……打扫床铺、更换衣服、观察病情、喂水喂饭、洗澡搓背、修剪指甲、端屎倒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有的老人就是不听话,老爱捣乱。还有的患有老年痴呆,大小便拉在衣服被子上,还用手乱抹。”杨美露说,“一天下来腰酸背疼,说不累,是假的。但我们照顾老人,就图老人和子女一张笑脸。”

  改变山庄房少床少、硬件设施落后的现状,是刘萍最大的心愿。“我们还经常接到要求入住的电话,这说明社会还有大量需求。”刘萍说,按照规划,敬老山庄二期项目占地20亩、建设规模5800平方米、设置床位120个,需要投资700多万元。

  “我们土地已全部征来平整好,土地证却迟迟办不下来,不能贷款,项目只能搁在这,真是心急如焚。”刘萍说,“10多年来,山庄只能保持微利运营,没有多少资金积累。真希望,政府能在贷款、财政补贴、土地划拨等方面给我们更多的扶持,让我们享受到公办敬老院的待遇。”

  平果县民政局长黄正福说,国家对民办养老院还没更多的鼓励扶持政策,只有按每张床位每年补贴1000元,“好多事,我们也爱莫能助。”

  尽管困难重重,刘萍还是充满信心:“社会化集中养老肯定是大趋势。我要竭尽所能,坚持下去,把敬老事业做好做大。”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